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宝安文化 | 宝安县、新安县为什么要改名

2024-10-22 08:53 来源:宝安湾

郑浩胜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称,大多因为汉字的避讳。翻开古典史籍,发现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如恒山改常山(汉文帝刘恒)、启封改开封(汉景帝刘启)、禾兴改嘉兴(吴太子孙禾)等,都是因为地名“犯了”当权者名讳而需要改名。还有一种避讳而改名的原因是“避恶讳”,大多数是因帝王嫌恶某人,而不愿见到其姓名中的字。最典型的,便是唐至德元年及至德二年的全国“安”字地名的大更改。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次年,唐肃宗登基,改元至德。因憎恨安禄山,而下令对全国大多数带“安”字的地名进行更改,其中便包括了公元331年所建立的宝安县。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东莞县。注意,此次是宝安县改名,并不是朝廷撤销宝安县建制,更不是宝安县并入东莞县。

“宝安”作为正式地名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1157年,直到1914年民国政府对各省重名的县名进行规整时,再次回归。

在中国历史上,县名重复的现象十分常见,明朝时江西甚至出现了两个永丰县。唐朝曾经进行过县名调整,减少重复、字形相近或读音相近的同级地名(最小到县一级),天宝元年曾更改县名110多处。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县的设置,因落后的通信与行政管理方式,县名重复的现象依然存在,民国初年的“废州府存县”更是加剧了重名县的产生。据统计,1913年底,全国重名县共有94组221个,大多为二县重名,最夸张的是六县重名(新城县)。

1914年1月,“内务总长”朱启钤上书袁世凯,提请对重名的县名进行规整,各省同名之县,只保留一个,其余全部改名,并附上《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保留县名的原则基本就是“先到先得”,即同名县名谁先用谁就可保留县名。不过也有例外,就是已开辟为商埠且在对外条约中涉及的县名,虽然后到,亦可挤掉先来的。如广东三水县设立虽晚于陕西的,但因近代已开辟为商埠,影响较大,故只得“委屈”陕西的三水,让其改名。

新县名亦有一套原则:一、从旧从远,即此地是否有老县名或是否存在过以其为治所的府、州、郡的名字;二、以境内的名山水为名;三、以县境内重要地名为名;四、以旧行政区的方位来命名。

深港的母县为1573年从东莞县分设出来的新安县,取“新县安宁”(《新安县志》则记载为“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在分设时,河南省河南府和直隶保定府已经各有一个新安县。1913年废州府存县,保定新安与安州(安县)合并,改名安新县。故此次县名大调整时就只剩两个新安县。

因河南新安县设县比广东新安县早,广东的新安需改名。查历史,新安县城南头曾为宝安县治所在,故更名宝安县。1979年,撤宝安县设深圳市;1981年恢复宝安县建制。1993年,深圳市宝安县撤县设宝安区、龙岗区,宝安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宝安地名依旧使用至今。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