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新春走基层 | 福建东山剪瓷雕:屋脊厝角上永不褪色的非遗“好戏”

2025-02-11 08:55 来源:宝安湾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雪平 文/图

关公是山西人,但是远在几千公里外的福建东山岛,却对关公崇拜至极,东山人尊关公为“帝祖”,有着“户户悬挂帝祖像”的风俗。在春节期间,东山人会前往关帝庙烧香祭拜,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顺利平安、家和业兴。

b7696383-a04c-423c-a0a3-464f3e34a806.jpg.2.jpeg

▲东山关帝庙剪瓷雕。

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依山临海,气派巍峨。尽管建筑面积仅530平方米,却是台湾950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匠人的巧思与技艺,堪称“闽南建筑艺术博物馆”,尤其是庙脊上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彩瓷剪贴雕,更引人注意。

剪瓷雕是东山寺庙建筑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或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拼贴成新的图案,“变废为宝”后可用于装饰古建筑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等。

东山关帝庙是剪瓷雕艺术的大观园,除了单纯的花卉、飞禽走兽,在人物造型上还融入了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凤仪亭吕布戏貂蝉等戏曲故事,仅太子殿屋脊上就有120个英雄人物。说起关帝庙的剪瓷雕造型,省级“非遗”剪瓷雕第四代传承人孙丽强如数家珍,“庙脊中心的图案是二龙戏珠和八仙过海,其他人物则是取自商周到三国、唐宋等不同时期的英雄故事,例如太子亭左边的那组讲述的是唐朝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比武,中庭左上方那组是齐王求将的故事。”

孙丽强出生于一个剪瓷雕世家,父亲孙齐家老师以擅雕博古、花鸟、飞禽走兽和古代戏曲人物著称,为闽南剪瓷雕的主流派系。受父辈的艺术熏陶,孙丽强15岁便与剪瓷雕技艺结缘。上世纪80年代,在其父亲带领下,孙丽强和师兄弟一起参与东山关帝庙重塑工程。现存的这些“厝顶好戏”,大多出自他和父亲、师兄弟之手。

孙丽强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他们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通过绘图构思、题材分类、剪料黏贴等一系列细腻繁琐工序,历经数月修缮完成,关帝庙再现昔日光彩,而厝顶上涵盖的历史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剪瓷雕继续见证岁月流转,传承历史技艺,成为永不落幕的精彩好戏。“制作剪瓷雕的工艺十分繁琐,每制作一个人物,就要用到几十个瓷碗,整个重塑工作至少用了10万个瓷碗。”

东山剪瓷雕工艺融合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其独特之处在于艺人们巧妙地利用经烈火烧焙的瓷片,可经受长年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的特点。每一组作品既有鲜明的内容和寓意,又色泽明快,釉面透亮,交相辉映,富有动感。

除了在东山关帝庙,如今,在东山古建筑的屋脊厝角都能见到这项传统技艺的身影,剪瓷雕技艺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闽南古建筑的特色元素,融入闽南人的生活日常。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