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陈海广 吴芳玉 叶巧菲 文/图
▲“宝安人力资源三人组”首次亮相直播带岗。
产业是经济的支柱,就业是民生的核心。2月14日上午,在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军军、副区长李宏涛等见证下,区人力资源局正式发布“南粤春暖 宝安花开——2025年宝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五大行动”,春节后首场大型招聘在宝安10个街道、4个零工市场同日开展,3位处级领导领衔的“宝安人力资源三人组”线上直播带岗活动首次亮相,政校企签约同步举行,全面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三城”建设夯实人力资源保障。
实施“产业新名片”人才引育行动
为精准对接“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发展需求,区人力资源局已开展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清视频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五大重点产业1000余家企业人才需求调研,3月上旬将发布《宝安区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和专业目录》,对成功引进“凤凰英才岗”人才以及目录内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用人主体、人才服务机构等,将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同时,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10家龙头企业设立首席工程师工作室,培育引进首席工程师10名、杰出工程师100名,并指导7家重点企业设立“博士工作室”。
建立“季季赛、天天练”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全年组织开展产业技能人才培训不少于11万人次,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4场,首场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竞赛将于3月举办。
实施企业用工服务行动
14日同步举办的14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发布优质岗位4.1万个,涵盖宝安“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8大产业700多个工种。
直播带岗活动中,该局党组副书记、分管副局长和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分别化身“技能充电服务员”“职业指导服务员”和“名企岗位推介员”,提供技能培训、政策解读、职业指导及岗位精准推荐。
2025年,全区计划举办线上线下公益招聘活动130场,提供岗位不少于12万个,确保“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季季有主题”。此外,将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探索在前海片区、环铁仔山高新区、西部中心等区域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引进营收超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家以上。
实施社区居民“宝就业”行动
为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该局联合区委组织部,依托街道、社区、商圈、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年内首批建设10个薪火就业服务驿站、50个薪火就业服务点,并持续完善AI赋能的“宝就业”平台,让群众就近享受就业服务,精准匹配招聘求职信息。
此外,该局还将积极推进全市唯一的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示范项目,建设1个区级、4个街道零工市场,在全区布设18个AI就业魔方智慧仓,开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公益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活动不少于100场。
实施“万名英才汇宝安”高校毕业生扬帆行动
2025年,该局将全面发力,吸纳超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宝安就业创业。
具体措施包括:组织80家以上重点企业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提供1000个以上岗位;组织60家以上重点企业赴市内外重点高校、职校开展校园招聘,提供岗位不少于1万个;深化政校企联盟合作,举办政校企洽谈、校企双选会等不少于3场。
同时,依托“宝就业”平台,面向各大高校持续开展云招聘,供岗不少于5万个,吸引高校毕业生应聘不少于2万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驿站作用,为来深求职大学生提供七天免费住宿和职业指导等特色服务。
实施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行动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该局正在各街道组织开展劳务派遣和职业培训机构警示教育,3月底完成各街道全覆盖。同时,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机构诚信等级评价,强化行业分类分级监管。
针对劳动违法行为,将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加大宝安欠薪维权二维码宣传推广力度,将矛盾纠纷吸附在辖区、化解在当地。
此外,推动重点物流、家政等新业态平台企业建立调解组织,推动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裁”,确保简易案件和集体、重大敏感类案件30日内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