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李军涛 通讯员 张萍 文/图
十年砺剑终成锋,创新潮涌科学城。
光明区党代会首次提出,“腰部企业”们正以创新脊梁之姿挺立时代浪潮——他们深耕细分领域,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打造核心技术;他们激活产业生态,用硬核科技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他们扎根光明热土,在政策雨露与人才沃土中拔节生长。这里闪耀的每束微光,都是照亮未来的火炬;这里迸发的每次突破,都在书写大湾区创新的星辰大海。
今起本报推出《砺剑光明》栏目,将深入创新一线,立体呈现光明科学城科技攻坚的锋芒、制度创新的温度、英才汇聚的磁场,见证那些在时光淬炼中破茧成蝶的创新故事。砺剑之路,光明为证!
近年来,依托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的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光明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光明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智慧城市标杆示范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人工智能企业在光明区发展得如何?企业在光明区取得哪些硬实力?企业产品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光明区对企业有什么政策支持?……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发现,光明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在专利成果方面取得不俗成果,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光明区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也在一步步发展壮大。
微品致远成为行业垂类大模型研发和商业化主力军
2月20日上午,光明区举行企业“春明会”。
▲微品致远董事长 周洪峰
大会上,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品致远”)董事长周洪峰作为企业家代表分享时表示,公司2024年迁址光明后,发现这里环境、科研氛围、配套设施俱佳,房价、房租适中,利于吸引人才。作为AI应用领域企业,公司将抓住通用大模型发展机遇,在2025年推出多个商业化垂类大模型产品,预计营收增长30%以上。公司还将借助光明区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区的契机,助力区域AI产业发展。
2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微品致远获悉,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光明凤凰广场2栋1001,在全国22个省份和香港设有市场和运营服务机构,员工超350人,是国内领先行业智能体(AI agent)企业。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广东省产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拥有AI、大数据、物联网等发明专利数十项,各类软件著作权超过200件。公司拥有底层AI技术(NLP、知识图谱、大语言模型等),基于客户业务场景,为重点企业打造定制化行业智能体解决方案,同时为重点行业开发标准化行业智能体产品。
2014年,当时正是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刻,周洪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开始创业。迁址光明后,周洪峰发现“光明区特别适合国内、海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这里就业、创业。光明区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扶持力度较大,提供优质的办公物业,让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同时在人才住房(租房)、人才小孩入学以及医疗方面都给予了绿色通道”。
周洪峰认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能力包括:海量数据的治理能力、融合DeepSeek等基座大模型的MaaS平台能力,跟行业know深度结合的垂类大模型的研发能力,具备以上能力的企业在国内数量屈指可数。企业产品可帮助具有规模数据沉淀的各种类型企业、单位、机构能真正实现业务流程的全智能化和持续的自我学习迭代,从而实现可预测的降本增效。
尤其是,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微品致远积累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深圳机场的协同决策系统,服务深圳每天超过1000次航班的整点起降;龙华福城街道超过一万户消防重点单位的安全用电;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所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
周洪峰表示,目前公司处于稳健发展期,企业已经能够自我造血,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能自我周转,团队比较稳定,客户也比较稳定;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AI时代新的底层技术(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的情况,能够更快更好地抢占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
▲微品致远荣誉墙及荣誉证书。
未来,呼啸而来。谈及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时,周洪峰表示,公司的愿景是在未来5年内成为行业垂类大模型研发和商业化的主力军,重点在产业园区/社区治理领域(视频分析、安全用电等)、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软件自动生成领域、CGT(细胞与基因资料)产业链融通领域、短信语音视频融合通信领域以及面向海外市场的融合情报中心等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垂类大模型。
工匠社全球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应用于市场
作为同样从其他区搬入光明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工匠社”)于2023年底来到光明后,也有不俗的表现。
2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工匠社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级与装备级互动机器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机器人运动系统、高效信息传输技术、与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的研发先锋。依托大湾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专项政策、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汇聚优势,工匠社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将该技术和“拟人态”机器人产品功夫机器人、GEIO智能编程机器人等在大众消费级领域落地,于海内外市场展开“体验+零售+赛事”商业模式,并持续获得海内外主流媒体报道。
▲工匠社创始人兼CEO招俊健
2014年,工匠社创始人兼CEO招俊健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才走上创业之路,创业的项目是自主研发的竞技格斗机器人与功夫机器人。产品授权知识产权达200余项,拥有全金属骨架、仿人体关节、超强性能舵机,搭载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控制系统、可视化裁判系统、嵌入式体感捕捉系统。
为什么选择搬入光明区?招俊健表示,光明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光明区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政策支持,包括创业补贴、研发资助、租金减免等。此外,光明区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生命科学、新材料、智能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近4000万元的资助。尤其是,工匠社作为科技制造企业,必定会涉及生产环节,光明区政府对科技制造企业的贴息、研发补贴等资助,无疑极大地缓解了供应链上资金周转局限的问题,使得企业与各大银行保持紧密合作,让企业能在保证生产顺利运转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投入技术的革新和新产品的研发。
▲工匠社科技公司机器人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招俊健介绍,公司是机器人运动系统、高效信息传输技术、与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的研发先锋,是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将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大众消费市场的企业。工匠社致力于通过高科技创新驱动世界,探索人机沟通与互动的未来。
创业一路走来,如何评价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招俊健表示,创业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它需要坚韧、耐心和持续学习。创业者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挑战,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思考如何为社会、用户和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评价自己和公司时,不仅要看财务数据,更要看公司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是否在推动行业进步,是否在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