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王从从
核心提示
强国必先强教,而校本教研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擎。
作为首批广东省初中校本教研基地,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秉持“以研促教、教研兴教、教研强师”的理念,在省市区各级教科院指导下,历经22年实践,成功构建了“共建-共生-共享-共融”校本教研体系。
审时度势
顶层规划校本教研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AI教育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还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研能力,既是教师在AI时代保持专业竞争力关键因素,也是教师适应变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支撑。
“滞后于时代要求的学校和教师,用昨天的方法教育明天的人才,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和挑战。”基于以上认识,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严格遵循国家课改政策,不断迭代校本教研体系:既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也要求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与时俱进,还要求校本教研及时优化和转型。
为充分发挥教研对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的引领作用,该校深研校情——作为宝安区义务教育阶段龙头学校和市级减负提质实验校,学校体量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年轻教师占比高,教师发展不均衡等,均成为学校新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聚焦痛点——集体备课成“教案之和”、组长“一言堂”、集体备课成果被机械照搬、教师专业研究内生力不足;审时度势——以校本教研为支点,以“自觉共研”为目标,围绕新课标时代关键词,将教研工作由经验主导转为标准引领;高瞻引领——通过共建、共生、共享、共融四个路径重构校本教研,彻底改变“不想教研”“不敢教研”“不愿教研”的状况。
格局决定高度。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赖海燕表示:“共建”即指通过激发教师个体潜能,发挥多方力量,共建文化、制度、组织、资源等;“共生”则指教师在参与共建同时,生发出有效的机制、路径和策略;“共享”即指参与建设的主体共建教学教研、教师发展资源库并共同使用;共融是“自觉共研”融入学校各主体成长全过程,校本教研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思维决定出路。经过多方探索,该校成功搭建了“补给站+共同体+主题项目+教研舞台”的校本教研体系建设支架和实施策略(具体如下图)。
自觉共研
涵养共建共生共享共融生态
方向既定,何惧路远。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持续完善教师培训菜单,为构建“共建-共生-共享-共融校本教研体系”提供理念到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学校将原有的散点式培训系列化,一组是专家导师关于教育本质、先进教育理念、师德师风等专题的培训,解决“不想教研”问题;另一组是菜单式培训,分为初职、新秀、菁英、卓越四类,解决“不敢教研”的问题。
其次,改造传统教研组,组建起互助同行的矩阵式共同体。学校通过构建相互卷入的密切关系、在集体协商中聚焦共同事业和关键问题、搭建共享智库形成共享平台等途径,将教研组由原来科层制线性结构组织发展成为满足成员内在需求的矩阵结构教研共同体。如今,该校拥有的教研共同体包括:课题+主题研讨共同体、学科项目共同体、青蓝传承共同体,以及大思政课程建设年级+学科共同体等。
在此基础上,该校对教研组的行动进行规范性、系统性改进。其中,规范性体现在学校规定每个教研行动方向和要求;自主性则体现为每个教研组自主选择内容、形式、策略和评价等。以“学科育人”方向为例,该校要求每个学科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校本表达,并以课题形式展开。14个科组为此制定了行动方案,学校还邀请高校专家、教科院教研专家参与论证并全程陪伴。然后,共同体以科组长为核心,系统规划主题研讨的内容和形式,以组长+骨干+新手的形式开展项目。学校主题教研则以进阶式开展,同阶段两位教师(如同为新秀教师)及若干指导教师形成进阶课共同体,完成典型课例的研课,助力授课教师完成包括课例综述、教学设计、说课PPT、上课PPT、学案、微课、作业设计、课堂效果评价、教学论文的“1+9套餐”,实现教学水平的跃升。
此外,该校积极打造多维教研评价,提升教师教研成就感。学校定时举办优秀项目展示、教学基本功展示、骨干教师示范周、优秀工作室遴选活动,提供各类教学技能展示平台。对在教研中产生的优秀团体、个人、成果,及时进行正向评价,并在学校公众号、宣传栏、教研成果展厅、办学成果集展出,推荐进入各类表彰名单,促进了“共建·共享·共生”校园文化理念的自然形成与深化。
以研促教
赋能学校师生新质发展
以研促教,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具有深远意义。
受益于“共建共享共生校本教研体系”的支撑和赋能,如今,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成功构建了以“学科育人”为主体、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两翼的“一体双翼”课程体系,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包括生命成长、实践活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学科素养拓展等四类特色课程。
特色高效作业体系也已建成。该校从设计、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创造性开发构成以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为关键要素,以重构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式作业为具体路径的素养作业体系。例如由化学科组牵头,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与学校地理、信息、数学、劳动学科共同设计了“微型空气检测站”作业。该作业及实施课例,被《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初中化学)》成功收录;语文科组则以深圳建市四十周年为契机,创设“我们家的深圳故事”项目式学习任务,该项目化作业设计获得广东省二等奖。
同时,课堂教学方式得以全面改变。全校教师聚焦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过程情境化和教学评价精准化,逐步向素养课堂转型。其中,化学科组开发的科学探究教学评一体化模型,成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部分成果;语文科组研发的交际语境写作“台阶”教学模式,荣获深圳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师专业发展驶入快车道。5年来,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人才辈出,涌现出义务教育教科书核心作者、全国新教材培训专家、省市中考命题专家、省部级精品课授课教师以及省级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众多优秀人才。20人次在全国获奖,其中6人荣获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斩获6项市级以上教研教学成果奖。仅在2024年,该校就有4节课获评部级精品课,获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因在教师教学大赛中的突出表现,宝中初中部也成为深圳市唯一一所连续四届获得最佳组织奖的学校。
学校新质发展树标杆。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教师“自觉共研”,升级打造“成长必修课程+特色选修课程+精品课程”多元育人新机制,赋能学生在学力水平、生命状态、潜力特质等核心素养全面均衡发展,托举每个学生站到舞台中央,多名学子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中摘金夺银。该校还通过市区名师工作室、兼职教研员对口帮扶、优秀科组联片教研等多种方式,辐射引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享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