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丰
如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站在了新的转折点。家长们面临抉择:是遵循传统让孩子听话,还是借助AI与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明,教育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核心走向。AI不仅改变课堂,还能为家庭教育带来惊喜,让亲子关系更紧密。家长在生活中常遇难题,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提出奇奇怪怪的问题,或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别担心,下面通过真实故事,分享借助AI挖掘孩子潜能、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图为作者和大儿子共同用豆包软件制作的漫画风格的全家福。
一、发现天性:用AI做孩子的“兴趣探测器”
1.从“逼孩子学习”到“陪孩子探索”
重庆的乐乐妈妈曾为孩子沉迷短视频发愁。乐乐一有空就刷视频,作业不认真,成绩下滑严重。但细心的乐乐妈妈发现,儿子爱模仿视频里的科学实验,复杂的实验也看得津津有味还会动手尝试。
于是,乐乐妈妈下载了AI科普工具,每周六设为“家庭实验室日”。借助AI,乐乐能看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科学实验教程,还能通过3D模拟感受实验过程,如火山喷发、细胞分裂。原本沉迷短视频的乐乐,如今满心都是科学实验,主动查阅资料,尝试复杂实验,还拉着父母讨论原理。期末时,乐乐科学课成绩全班第一。
家长想发现孩子兴趣,可留意孩子玩手机时的停留页面。之后,借助AI工具生成10个相关趣味问答,引导孩子探索。看到孩子玩手机,别直接禁止,换成“一起研究”,能满足孩子好奇心,拉近亲子关系。
2.AI当“学习教练”,定制专属成长路径
北京某重点小学的小宇数学成绩不佳,错题反复错。父母用“AI学习诊断工具”(如“松鼠AI”“科大讯飞学习机”)分析后发现,小宇在“逻辑推理类题目”上正确率高达90%。
发现这一优势后,父母买来侦探解谜游戏,借助AI生成推理题库陪他玩。小宇充分发挥逻辑推理能力,玩得开心,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半年后,小宇数学成绩明显进步,还成了班级“逻辑小王子”。AI能帮家长发现孩子天赋。家长可使用AI学习诊断工具,关注孩子反复出错却仍感兴趣的领域。借助AI助力孩子成长,亲子共同话题增多,关系更稳固。
二、角色升级:不做“指挥家”,要做“乐队队友”
1.从“教孩子知识”到“向孩子学习”
深圳的王先生遇到编程难题,儿子用AI工具轻松帮他解决。这让王先生意识到,AI时代孩子的知识技能不容小觑。此后,王先生发起“家庭AI挑战赛”,和孩子轮流当老师。他们用“豆包”查资料,用DeepSeek设计辩论赛,还一起训练AI创作《西游记》新结局。现在,他们家每周设1小时“无权威时间”,全家一起用AI工具解决难题。遇到不懂的,不再是“我不会”,而是“查查AI怎么说”。这样的转变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沟通更顺畅。
2.用AI开一场“家庭辩论会”
杭州的赵妈妈为女儿不写作业烦恼不已。每次写作业,女儿都找借口拖延。后来,赵妈妈用ChatGPT模拟“正方(学生)”和“反方(家长)”辩论,让女儿分析写作业的好处和坏处。 辩论中,女儿认识到写作业的重要性。结束后,女儿主动完成作业,还写了日记。从此,写作业不再是难题,母女关系也更亲密。
其他家庭也可尝试用AI开“家庭辩论会”。选择合适主题,如“该不该给零花钱”适合8-12岁孩子,能让他们学会理财;“遇到同学矛盾怎么办”适合10岁以上孩子,可培养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论时,家长和孩子相互倾听,提升孩子思维,加深亲子理解和信任。
三、文化+科技:让价值观教育“活起来”
1.用AI续写《哪吒》,讨论“命运与选择”
成都一对父母带孩子看完《哪吒》后,用AI工具生成“哪吒在现代学校的故事”,故事里哪吒面临学习压力,AI还预测他考不上大学。一家人扮演角色讨论:“如果AI这么预测,哪吒该怎么办?”孩子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分析,最后明白要勇敢做选择。
家长可借鉴此方法,选孩子喜欢的IP,用AI生成“穿越剧本”,提出关键问题。这样能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增进亲子感情。
2.VR旅行+编程日记,打开世界的大门
广州的工程师爸爸为拓宽女儿视野,带她用VR“游览”埃及金字塔。女儿戴上VR设备,仿佛身临其境,观察金字塔细节,惊叹不已。“游览”结束后,爸爸引导女儿用儿童编程工具Scratch制作旅行日记。过程中,女儿提出“木乃伊的绷带能做防晒服吗”的有趣问题,父女俩深入探讨,还成了女儿科学课课题。其他家庭也可用VR设备(如PICO)让孩子领略世界风光,搭配编程工具(如Code.org)锻炼逻辑思维,用AI语音日记(如“讯飞语记”)记录探索过程。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知识,让亲子关系更好。
四、避坑指南:这样用AI,亲子关系更亲密
1.家庭AI公约
把手机变成“学习伙伴”,上海有个家庭制定了家庭AI公约。每天19-20点是“AI共创时间”,全家禁用社交软件,一起用AI完成创意任务,如设计T恤图案、创作故事。孩子完成任务可兑换游戏时间,对AI共创充满期待。每月全家还会讨论AI的利弊,如刷脸支付安全性、AI推荐信息的可靠性等。通过讨论,孩子正确认识AI,合理使用AI工具。这种方式让手机成为“学习伙伴”,增加亲子互动,让家庭氛围更温馨。
2.警惕“AI保姆陷阱”
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妈妈常用AI故事机哄孩子睡觉,孩子却说妈妈声音没机器人温柔。这反映出过度依赖AI的问题,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所以,家长使用AI辅助育儿时要把握好度,不能让AI替代自己的陪伴。亲子情感交流是无法替代的。
五、双向成长:最好的教育是全家一起变好
1.父母的“AI必修课”
AI时代,父母也需学习。可先学用智能日历安排家庭事务,再参加“家长AI训练营”(如腾讯AI开放平台课程)系统学习AI知识。还能和孩子一起训练AI畅想未来生活。通过学习,父母提升AI素养,与孩子共同进步,成为孩子榜样,拉近亲子关系。
2.培养AI做不到的能力
清华附小校长说:“AI能写作文,但写不出姥姥包饺子的温度。”这说明AI有局限性。家庭可多开展生活类活动,如去菜市场用现金买菜,锻炼孩子计算和沟通能力;照顾宠物或植物,培养责任感;给爷爷奶奶拍短视频,让孩子学会新技术,增进祖孙感情。这些活动培养孩子多种能力,让家庭生活更丰富,亲子关系更深厚。
结语:AI时代,家庭教育更需“人的温度”。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当父母放下架子,让AI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工具,就会发现,最好的教育在日常相处中。
就像小米写的:“我的妈妈不是超人,但她是世界上最会用AI的朋友。”让我们借助AI,陪伴孩子成长,一起进步。
(作者系教育管理博士,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圳市师丛教育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