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林蔚源 文/图
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到《天工开物》中的染造之法,蓝染技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日前,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宝安职校)服装专业植物染工作室“蓝·迹”蓝染成果展,在宝安图书馆负一楼展厅酷炫开展。
“蓝染这门源自远古的技艺,承载着先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宝安职校服装专业植物染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蓝染是利用天然的蓝草(板蓝、蓼蓝、木蓝、马蓝等)的靛蓝色素给纺织品上色,配合绞缬(扎染)、灰缬(型糊染)、夹缬和蜡缬(蜡染)等传统技法,在布面上形成不同的图案和纹样。“备展过程中,艺术部服装专业师生们从设计构思、调缸,到织物的反复浸染、晾晒,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确保每一件参展作品都实现精彩呈现。”
本次展览,共展出宝安职校师生创作的100余幅蓝染作品及30幅周边产品。作品中,既有以几何图形为基础的现代设计,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传统纹样,展现出简洁而现代的美感。
一直以来,宝安职校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该校艺术部服装专业自2019年开始推广植物染传统技艺,在学校技能节体验活动中广受师生欢迎,学生毕业设计系列蓝染作品亦获家长与企业高度认可。
2023年,该校服装专业植物染工作室成立,多次邀请企业、专家入校开办植物染相关讲座和培训,系统化学习和推广植物染传统技艺,并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中开展系列课程。同时,通过开办劳动教育职业体验课“自然而染—草木蓝染”,将植物染推广至周边学校。本次展览,成为宝安职校服装专业师生对植物蓝染技艺的创新探索和深情诠释。展览将延续至4月12日,欢迎广大市民拨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