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团团/文 记者 李楚玲/图
在福海街道和平市场,“柳丫头螺蛳粉”的招牌24小时亮着暖光,酸辣鲜香的味道从锅中升腾,慰藉着深夜归人的胃与心。这碗粉的滋味,不仅有来自柳州地道的配方,更浸润着创始人郭永乐与妻子杨柳相濡以沫的温情,以及一个平凡人从低谷中重燃希望的二十载创业长歌。
为了还原地道柳州风味,郭永乐坚持从原产地采购食材,每日现熬卤汁。
跨界转型
一碗粉开启创业逆袭路
20年前,湖南小伙郭永乐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造梦之城深圳,在宝安开启了自己的打拼之路。“我初到这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当服务员,一桌饭菜几千块,我们的工资却只有几百块。”郭永乐回忆道,巨大的落差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两年后,他开了第一家饰品店,又转型做饰品化妆品批发。后来,在接触工厂后,他又投身制造业,却因缺乏技术骨干铩羽而归。2014年,他重拾老本行,创立美妆连锁店,巅峰时期开了十几家直营店。然而,因电商冲击实体店,亏损之下他不得不关闭所有门店。
低谷时期,妻子杨柳带他尝了一碗螺蛳粉。“我之前从来不吃,但那次一尝,突然觉得这味道能成。”他随即展开市场调研,发现螺蛳粉受众广泛,味道好的小店生意也很不错,便决定以妻子之名创立品牌——“柳丫头螺蛳粉”。
2022年,在西乡鹤洲,他们的第一家螺蛳粉门店开张营业,几个月后,又在福海和平市场开了第二家。为了还原地道柳州风味,他坚持从原产地采购食材,每日现熬卤汁,拒绝预制菜,“要做就做原汁原味的柳州味道”。
扎根宝安
烟火里的奋斗与温情
创业初期,夫妻俩身兼数职。郭永乐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人手不足时,他亲自煮粉、招呼客人,24小时连轴转。妻子杨柳则从品牌命名到食材把关全程支持。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实遇到不少困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店开起来了,没有什么客人。”于是,郭永乐跑到广州、东莞等地去学习取经,将所学运用到店铺实际运营中。如今,“柳丫头螺蛳粉”在深圳已有近10家分店,其中和平店铺月营业额达30万元,很多客人都是“回头客”。
郭永乐坦言,在宝安创业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职能部门、街道及社区的大力支持,大到政策讲解、信息告知,小到装修、水电协调等,都让他们感觉很踏实、暖心。一次过年期间,市场突然跳闸,店内电器断电,食材保鲜面临风险,但他和店员都不在。于是,他向市场管理处求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他对接,上门帮助重启设备。
传递温度
从舌尖到心间的社会担当
2024年,“柳丫头螺蛳粉”加入了宝安的“青年小店扶持计划”,还登上“寻味宝安”青年小店必吃榜TOP10。
2024年,“柳丫头螺蛳粉”加入了宝安团区委联动有关部门发起的“青年小店扶持计划”,还登上“寻味宝安”青年小店必吃榜TOP10。他坦言,很感谢宝安各级部门搭建的平台,为他的门店解决了流量与曝光难题。
就在今年3月3.5学雷锋纪念日之际,“柳丫头螺蛳粉”为环卫工人送上免费餐食。
正因一路走来,得到这么多的帮助与支持,他也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回馈社会。就在今年“3·5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柳丫头螺蛳粉”为环卫工人送上免费餐食。在郭永乐看来,“他们和曾经的我一样,为生活奔波,一碗粉、一瓶水,或许能暖了他们的胃,也点亮希望。”
这些年,“柳丫头螺蛳”也为众多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
这些年,“柳丫头螺蛳”也为众多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店的员工年龄基本在20-25岁之间,比较青春、活力、有朝气,他们的服务热情直接影响顾客体验。”郭永乐介绍。此外,深知创业不易的郭永乐也积极招收学徒,传授技艺和管理经验,助力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想。这几年他陆续招收了几十名学徒,有的甚至从杭州等地赶来拜师学艺,其中有一半已经自己创业。“有个学徒后来在东莞开了3家店,还会经常再过来学习。”这令郭永乐颇感欣慰。
从服务员、摆摊小贩、美妆店店主到螺蛳粉店主,郭永乐用20年跌宕“熬煮”出人生的醇厚滋味。他们的故事,是夫妻携手的深情注脚,更是一座城市与奋斗者彼此成全的温暖寓言。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深圳,以烟火为墨,书写“小餐饮里的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