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现场,暖意流动。
黄金4分钟
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援
据目击者回忆,4月20日,一名23岁的球员在未发生任何身体对抗的情况下,于足球场上突然晕倒在地,随即陷入意识丧失、呼吸微弱的危急状态。同在场上的球友们第一时间冲上前查看情况,并迅速启动急救流程。
一名具备专业急救知识的球友快速检查患者,在确认其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后,立即拨打 120急救电话,并呼喊周围人取来AED设备;与此同时,另一名球友迅速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严格按照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的标准操作,为患者争取生机。AED设备到位后,也被迅速开启,完成电击除颤。
大约10分钟后,120急救人员火速抵达现场,接手后续抢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一名学过急救知识的志愿者主动加入救援队伍,与医护人员接力交替进行按压,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抢救操作。经过约半小时的全力施救,患者终于恢复窦性心律,意识也逐渐恢复。随后,医护人员和急救志愿者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往福永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正是这场及时且高效的救援,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医生提醒
把握急救“黄金窗口”
针对此次事件,急救专家郑重强调,在运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当掌握急救关键要点:识别先兆:一旦出现胸闷、晕厥、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并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干预: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配合AED进行急救。普及培训:在公共场所广泛配置AED设备,同时大力普及急救技能,能够显著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专家呼吁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应急救护培训,掌握这些关键的救命技能。
球场急救设备
筑牢生命防线
据悉,此次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AED设备是福海街道于2021年自购并将其安装在福海足球体育公园。多年来,福海街道公共服务办致力于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目前已在辖区公园、足球场、商超、志愿者服务站、学校、社区工作站、社康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累计投放400多台AED设备。不仅如此,福海街道还成功建成18个“5分钟社会救援示范小区”,并开展应急培训超3万人次,逐步构建起一张紧密的急救网络,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福海足球公园管理方表示,将组织全体员工加强急救培训与演练,提升园区应急救援能力。不少居民也纷纷呼吁,希望更多人能够学习急救知识,做到会急救、敢急救,同时期待更多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让这一“救命神器”真正触手可及。
接下来,福海街道还将通过持续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健康素养宣传与调查等方式,将健康知识和实用技能传递到千家万户,为辖区居民的健康福祉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