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翀 文/图
福海因海得名,载福而生。明万历三年(1575年),福海街道属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地。多年来,改革开放精神在这片土地碰撞交织、融合迸发。
今年以来,福海街道以辖区制造业发展为主线,通过深入走访整理挖掘了一系列宝贵的人物故事与历史资料。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福海新田,和原新田村老村长文淦深畅聊发展往事,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征程中,新田人敢闯敢干、埋头苦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发展历程。
1938年,文淦深在东莞出生。其父亲文贺章是新田人,母亲是沙井大王山人,夫妻俩常年在东莞做生意,曾将腐乳、红乳生意外销到越南等地。新田村和凤凰村有何渊源?新田又从什么时候独立建村?文淦深说,新田村以前是属于凤凰公社,他16岁时开始担任新桥大乡团书记,当时新桥大乡下辖有沙井、新桥、上南、凤凰几条村。据文淦深介绍,农业社时期,新田因为离凤凰山比较远,平地比较多,当时的收入比凤凰高。那个时期,新田大队平均每人有9亩地,凤凰大队就在凤凰山脚下,基本是凤凰山开荒开出来的地,地就比较少,大概平均每人4亩地。
“上世纪70年代初,新田大队从福永人民公社分出来,单独建村。设立新田村后,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大力建设工业区。”文淦深说,由于村集体不够钱建工业区,当时筹集的资金一部分是村集体投资,另一部分就发动每个村民投股,建起了新田工业区。据介绍,新田工业区引进的第一家企业是一家做五金的港资企业,最旺时曾引进30多间工厂。如今莱福达电子厂是目前留在新田最久的企业之一,扎根几十载是新田产业发展的见证者。
“如今新田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建了楼房,村民的收入主要是‘收租+股份分红’,当年投得越多现在收入越多。”作为当地村民的缩影,文淦深见证了从农业到工业发展变迁,如今,他有18个内外孙,家族开枝散叶,生活安居乐业。
拥有建筑面积1000㎡产业园区共计3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2家、上市企业9家、总部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9家、工信部“小巨人”企业44家、科技桃花源2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各类创新平台72个……历经岁月沉淀,如今的福海不仅制造业家底殷实,产业园区连片发展,各类优质企业更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扩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福海河周边越来越漂亮了,宜居宜业宜游。”采访中,招商积余协同事业部东城广场物管中心项目负责人程海星对近年来福海街道展城社区周边城市面貌发展感慨万千,他认为福海名企云集,加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多重优势,是企业投资、居民安居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