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贺强松 刘伟
▲“吹哨人”推广活动现场。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李立治 通讯员 贺强松 刘伟 摄
“没想到买菜路上随手一拍,竟能帮社区排除重大安全隐患!”近日,手捧“马田平安员”荣誉奖牌的刘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而刘女士所持的奖牌背后,是光明区马田街道关于建立吹哨人安全监管制度、科技赋能安全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
从2024年底开始,马田街道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在辖区内10个社区同步启动了“福缘马田之安全‘吹哨人’随手拍”活动。活动组织群众开展安全互动体验,让居民亲身学习体验发现安全隐患的方法,提升群众争当安全“吹哨人”的意识;同时,搭建隐患“吹哨”平台,居民(吹哨人)在发现公共安全隐患后,可用手机拍下图片或视频上传至平台,后台将分级快速处置。
双向激励催生共治活力
小奖励撬动大安全
“只要发现隐患并有效上报,就能获得毛巾、雨伞等奖品,获评‘马田平安员’,重大隐患举报人还能拿小家电。”今年2月份,在马田街道安全“吹哨人”首次颁奖仪式现场,摆满了电饭煲、饮水机等实物奖品,这些奖品就是为首批上报有效安全隐患线索的“吹哨人”所准备的。工作人员通过展板详细解读“参与奖+分级奖励”机制,向更多群众讲解如何当好安全“吹哨人”。这种“物质奖励+荣誉表彰”的双重激励方式,通过定期举行集中颁奖仪式进一步宣传推广,让安全排查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全职妈妈谢女士通过连续上报3处楼道堆积物隐患,不仅让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更成为孩子眼中的“安全榜样”;老党员陈伯戴着老花镜逐栋检查消防设施,累计上报5条有效线索,被居民亲切称为“小区安全专家”。据统计,截至首次颁奖结束,马田街道各社区“吹哨人”累计上报隐患线索83条并得到及时整改,共有52名群众获评“马田平安员”荣誉奖牌及获得小家电等奖励,形成了“人人争当吹哨人”的良好氛围。
科技赋能精准治理
安全监管迈向“智治+众治”
据了解,马田街道有各类建筑13000多栋,其中高层建筑327栋,三小场所4200余家,传统安全监管模式难以实现全域覆盖。自安全“吹哨人”随手拍活动启动以来,居民上报的隐患有38%位于传统监管模式的盲区。通过建立全民监督网络,隐患发现效率提升了210%。与此同时,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隐患定位、责任分配、整改反馈的全流程追踪,隐患平均处置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6小时,物业协同处置率达100%。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隐患上报活动,更是基层治理理念的创新。”马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开发了“安全吹哨人”小程序,旨在通过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隐患发现-即时响应-闭环管理-成效反馈”的全链条治理生态。接下来,街道将持续开展隐患识别专题培训,帮助居民掌握更多安全知识;同时将典型案例在各社区广泛宣传,让“安全哨兵”的故事口口相传,鼓励更多群众加入“吹哨人”队伍。“当每个居民都能敏锐发现隐患,当每个隐患都能及时回应和整改,安全治理就真正扎根在了基层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