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教研 | 为学日益 静待花开

2025-04-26 09:03 来源:宝安湾

◎宝安区坪洲小学 王军

 

3c786da2-f694-409e-9d33-64fbe4248b50.jpg.2.jpeg

▲作者在课堂教学中。

让阅读成为教学相长的活水

三年前,开始接手四(3)班的孩子们,和他们度过三年的时光。三年里,我如何带着他们走向未来呢?带着问题我追寻答案:我要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底子——打学科的底子,打文化的底子,打精神的底子!

第一,师生共读,积蓄源头活水。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于是,我们充分利用每天早上十分钟、午读前的十分钟静心阅读。一开始由我领着同学们阅读,接着由班长带着大家读,到后来他们自主阅读。慢慢地,阅读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改变是阅读带来的,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带来的。这学期,我们带着《忠犬八公》,爬上了“外公的樱桃树(《外公是棵樱桃树》)”,边吟诵《恰同学少年》,边看《战马》驰骋在《水上花》上……

每当读完一本书,我们便会举行阅读茶会。根据时令,选择茶叶,春天可以喝绿茶,可以疏肝解郁;夏天喝红茶,可以养心和胃;秋天喝白茶,清热润肺;冬季喝黑茶,暖胃降脂。喝茶可以静心养性,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领略我们悠久的茶文化。在茶香和墨香中,我们饮茶,我们交流,我们分享。相信这样的阅读茶会能浸润在学生的心田,也许哪天他们离开我们的教室,不记得我们曾上过的语文课,但一定会记得我们阅读课上喝过的茶、品过的文。

上学期,在家委的努力下,我们创建了班级视频号:“红领巾——向日葵中队”,开设了十七期“我是小小讲书人”。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他们选书籍、写文稿、录视频,把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

读完《恰同学少年》,我们开展了阅读茶会,同学们围绕着六个话题,我们一起聊书,一起交流分享,然后写成文稿,录制视频,连续做了三期微视频,在“我是小小讲书人”里推出。

第一学期,我们围绕着“我是小小讲书人”还开展了“寻找最美书店”活动。春天,我们一起出发,探访最美书店!同学们结伴而行,走进最美书店,看书,买书,查阅,一路收获知识、友情与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做了四期微课堂。

不知不觉中,“我是小小讲书人”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成了我们与书籍链接的桥梁。逐渐地,我们已和书籍彼此驯养,犹如在B612星球上,小王子对玫瑰的念念不忘。在这样的互相驯养中,书籍与我们的生活、生命发生了共鸣,我们幸福地生活在润泽的相互支持的教室里。

在光阴的流转中,阅读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期盼他们在这间“向日葵教室”里勃勃地发芽,努力地开花,茁壮地成长。

第二,专业阅读,探寻教育本源。

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坚持一周五天阅读专业文章,之后梳理、总结、做笔记。这些专家或一线教师的文章,蕴含着教育的本源,阅读它们,可以从高处去审视自己,最主要的是,这些文章往往触发我对于教育的思考:我在教育中坚守什么?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我的教学观又是什么?

第三,个人阅读,汲取智慧力量。

从名人传记《孔子传》到专业书籍《七十二堂写作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温儒敏谈读书》,再到难于攀登的哲学领域《哲学的故事》,我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助力自己的专业发展。

去年暑假,我们工作室的“焦点读书会”开始启动了,希望在今后两年多的光阴里,系统地读一些专业书籍和人文书籍,不断丰厚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用生命润泽生命,用成长体察成长,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态园”式的语文课堂。

让教研成为专业发展的基石

第一,参与教研,助推专业成长。

上学期,我参加宝安区“万师晒好课”活动,上了一节整本书阅读课——《阅读红色经典,汲取成长力量》,进行了一场微讲座《用独特的思维,创造好玩的文字》。

记得设计这节课时,正值端午节放假期间。整整三个小时,刘主任引领着我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来统筹规划一节课。然后我们初步拟订好教学设计的第一稿,之后刘主任又亲自帮我修改第二、第三稿,直至在上课前一天还在叮嘱我教学中几个环节的展开如何能做到更好。

跟着刘晓芳名师的指引,我知道了如何设计和打磨好一节公开课,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向信息化,教师如何带领学生一起融入课中……

在我们的工作室里,刘晓芳老师总是率先垂范,时刻做我们行动的指南针。她知道,一线教师要在繁重的日常工作和队伍庞大的同行之中突围,非常艰难。因此,她总是寻找机会,鼓励我们走出自己的工作圈,呼吸一下外面新鲜的空气。比如申请宝安区“万师晒好课”活动,带着我们备课、交流、改稿,请名师给我们指导;帮我们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告诉我们读写力,非一日之功,也无捷径可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功夫花在日常,静下心来,真正去读起来、写起来!将读写打通……

第二,深耕课堂,提升专业素养。

这一学年,我经常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学构想,悉心领会,然后进行课堂实践;跟着工作室的小伙伴一起研读教学前沿的文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年级组的同伴们研讨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备好每一节课;和孩子们一起写下水文,正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让反思成为个人成长的动力

除了成长,回首走过的路,还有不少困惑和反思。

其一,阅读时的“窄”与“浅”。

曾经好一段时间,没有沉下心来阅读,更没有走专业化阅读的道路。总是随心所欲地阅读,大多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很少涉及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读书没有规划,今天有时间读一些,明天忙了就把书放在一边。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越忙越累,越累越忙。

想起了孙少平,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是走向了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晚上收工以后,年纪大的匠人碗一撂就倒头睡了。年轻的小工们还有精力跑到街上去看一场电影。少平倒不急着睡,也不去街上;他通常都蹲在院子里的路灯下看一会书。但无论如何,这使他无比艰辛的生活有了一个安慰。书把他从沉重的生活中拉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仁。”

阅读可以给予人无穷的力量,使人增强信念,振作精神,丰盈生命的状态。

其二,写作时的“枯”与“憋”。

每逢提笔写作时,总是素材不够,格局太小,结构逻辑不清,即便完成,也需要多次修改,才能拿得出手,真是苦不堪言。

北宋黄庭坚云:“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究其原因,是书读得不够、不深,输入不足,输出不了。惟有打通读写,才能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回顾和3班学生共读的三年,我读了几本书,上了几节满意的课。书籍打开了我看世界的视角,促进了专业发展,让我更从容地走在教育的路上。在我的建议下,在家委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第一期家长读书会,努力构建着我们的书香家园。我稳稳地走在了专业学习的路上,跟随着名师和一线老师的步伐,用心用情找寻教育的本源。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