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云霞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光明社会福利院,90岁长者钟伯伯正倚在房间阳台椅子上,眺望远处的新城公园。“这里的房间够大,两个人住很舒服。最中意的是阳台对着公园,阳光充足。”来自香港的钟伯伯道出了首批6位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入住光明社会福利院的香港长者的共同心声。
共享优质服务
香港长者来到光明养老
“阿叔,寻晚训得好唔好啊?”护理员景彦云用粤语与81岁的容伯伯交流。见到护理员,容伯伯脸带微笑,热情地回应着,并告诉护理员他想刮下胡子。不一会,护理员就拿来剃须刀,细心地为容伯伯刮胡子。刮干净胡子的容伯伯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在护理员的搀扶下,他缓步来到阳台坐下。看着不远处的新城公园,容伯伯告诉记者,入住光明社会福利院有一个多星期了,这里的环境要比他想象中好很多,房间宽敞整洁,阳台外风景优美。“尤其是这里的护理员个个都温柔细心,照顾老人非常周到。”
▲护理员给容伯伯刮胡子。
容伯伯因为年龄较大,身体也有一些基础疾病,日常需要照顾,但是儿子要上班。得益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家人就把他接到了光明社会福利院养老,这样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容伯伯的妹妹容阿姨起初不放心哥哥到这边来住,她和老伴俩人特意来到光明社会福利院陪住体验了三天。“这里环境好,伙食也挺合胃口,尤其是护理员照顾得非常细心。”容阿姨告诉记者,这几天她特别关注到这里的护理员都很温柔有耐心。有些认知障碍长者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但护理员每次都轻声细语回应,“这种耐心不是装出来的,哥哥住在这里,我们挺放心的。”
采访中,记者还通过视频通话联系了容伯伯在香港的儿子容先生。他坦言,父亲入住光明社会福利院前,也曾到深圳其他区的养老机构考察过,最后选定了光明社会福利院,因为这里环境、服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更让他感动的是,父亲入住后,护理员还会经常给家属发送照片和视频,记录老人用餐、活动、康复的日常。“虽然爸爸不在身边,但是每天能通过照片视频看看他在那边的生活,心里很踏实。”
据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是香港社会福利署从2014年6月开始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长者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2025年3月,光明社会福利院正式成为“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提供100张床位给香港长者。截至4月,已有6位香港长者通过该计划入住光明社会福利院。
医养结合
为长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对于入住福利院的大多数失能、半失能等特殊供养对象来说,不只是需要“养”,更需要“医”。只有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养老与康复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供养问题。记者了解到,光明社会福利院采用“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团队,为每位入住老人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详细健康档案管理。
▲光明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陪同长者在露台玩游戏。
此外,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入住光明社会福利院的香港长者还有专属服务:每年免费提供12次光明区人民医院门诊陪诊服务,从挂号、问诊到检查、取药全程协助,打造就医“一站式”贴心服务链,切实破解香港长者异地就医难题。在应急处理上,福利院与光明区人民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院内医务室配备医生、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实行24小时在岗值守制,确保急症响应“零延迟”。日常保健涵盖慢性病管理、康复理疗及认知症专业照护,针对该计划每周至少为长者提供两次康复服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认可机构医生检查身体。光明社会福利院总经理国丽介绍:“目前,机构正积极探索与香港医疗保障体系衔接路径,力求为香港长者构建更完善的跨境医疗服务网络。”
打造港人专区
营造同声同气社交氛围
据悉,为充分满足香港长者的需求,光明社会福利院精心打造港人专区。走进港人专区,温馨的布局透着家的气息。78岁的香港长者黄伯伯赞不绝口:“搬到光明社会福利院后,好多香港老朋友来参观,他们都说这里房间通透、设施齐全,特别是旁边就有三甲医院光明区人民医院,看病特别方便。”
为消除语言障碍,光明社会福利院组建了一支粤语照护团队,目前超半数护理员能用粤语交流。国丽表示:“我们正计划与香港合作机构联合开展专项培训,让护理员更懂香港长者的生活习惯及护理需求,为长者提供个性化照护服务。同时,在文娱活动方面,我们还增加了港片放映、早茶品鉴等香港特色活动,并组织香港长者和内地长者一起参与活动,营造同声同气的社交氛围,增强归属感。”
90岁的香港长者钟伯伯是首位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入住的长者。他直言:“这里的房间够大,两个人住很舒服。最中意的是阳台对着公园,阳光充足,每天晒晒太阳,心情都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