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通讯员 邢加琪
对变电站来说,直流电源就相当于它的心脏,平时默默地为控制回路、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输送“血液”(即稳定电能);当突发雷击、短路等故障导致主电源中断时,直流电源仍能通过蓄电池组维持“血液循环”,确保断路器跳闸、继电保护等核心功能不中断,避免事故扩大。
2006年,深耕智能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已有5年的深圳泰昂,为解决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的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通讯规约、统一运维等问题,率先研制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自此进入直流电源系统领域。
在当时,直流系统普遍采用数量较多的蓄电池串联获得母线电压,但这种结构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单体电池开路导致备用失效,新旧电池、不同品牌电池不能混合使用,当少数电池损坏后,必须整组更换等,还有蓄电池的核容问题,等等。
2009年,时任泰昂市场总监的冷旭东提出,能否用升压模块给蓄电池升压,满足直流母线的电压要求,并改用并联连接,单只蓄电池故障不影响其他电池运行,也不会因为部分电池损坏导致整组报废。
于是泰昂在2010年立项,组织硬件、软件、系统等工程师,正式成立技术小组开发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据电子工程师曾海峰回忆,当时堪称封闭式作战,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光为了一项过载实验,就耗时近四个月,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类型不同等级的开关都测了一遍,确保并联直流产品可以适配所有变电站的使用需求。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和反复的失败尝试后,泰昂的研发团队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曙光——第一代并联直流电源产品成功下线,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对泰昂来说,要在普遍使用串联直流电源的旧格局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从被质疑到获得规模应用,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是难以想象的。这一程,从2012年到2019年,泰昂整整走了7年。
哪怕通过了开普检验,获得了一系列专利,同行们还是抱着否定态度,认为泰昂作为直流电源领域的后来者,不够专业,所谓技术革新更多是虚假营销。但好在并联直流确实有串联直流无可比拟的实用优势:能进行在线自动核容,在线检修、不停电更换,极大减少维护工作量,降低运维成本,全生命周期相比串联型节约成本约23%,所以一经推出,在当年就得以在重庆35kV永新变电站投运。
经过不断的推广、各项行业重磅奖项的加持,2019年泰昂并联直流产品成功获得上海电力公司框架招标,开始规模应用。此外,泰昂作为并联直流技术的首创者,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2020年《110kV及以下变电站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发布,2023年《220kV变电站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发布。泰昂还于2021年11月获得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电流科技成果(产品)技术鉴定: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经10年,并联直流依靠自身的先进性实用性,不断推翻外界的质疑,从无人认可,最终成为行业共识。
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用电更省心。2012年,第一代并联直流电源产品面世,彻底解决一节电池损坏整组电池受影响的问题。为了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泰昂又继续组织研发力量,于2015年推出了第二代并联直流电源产品。解决了第一代模块的噪声问题,还把模块效率从85%提高到90%以上,实现质的跨越。
但泰昂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为了减少模块数量,匹配更大容量的蓄电池,扩展并联直流电源的应用范围,又于2023年推出第三代产品。采用三级供电机制,具有模块功率大,适配蓄电池容量范围宽的特点。
从2006年踏入直流电源领域,到2010年立项研发并联直流,再到2023年第三代产品问世,泰昂坚持“让用电更省心”的初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不惧质疑、不畏艰难,十几年如一日打磨这项核心技术,正是中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