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记者 黄国焕 通讯员 钟丽荣 魏展浩/文 记者 李立治/图
“您好,请把电动自行车停到车位上。”每日早晚高峰,马田街道地铁站出入口,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用温暖笑容和耐心劝导,勾勒出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这场由马田街道志愿者联合会发起的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劝导行动,正以志愿服务的“柔性力量”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志愿者在地铁口引导规范停车。
曾经,地铁口“乱停放”问题让市民苦不堪言。早高峰时段,各站出口被横七竖八的电动车堵得水泄不通,行人需在车缝中艰难穿行,不仅影响市容,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路本来就小,电动自行车还乱停乱放,过去都困难。”住在公明广场站的许女士说。
今年4月开始,马田街道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劝导行动,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在辖区9个地铁站出口准时“上岗”。志愿者不仅协助市民规范停车,还主动向过往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重点协助开展地铁口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以实际行动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停车习惯。
整治行动带来的改变令人欣喜。原本被占用的通道变得畅通,整齐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成为城市新景观。更可喜的是居民意识的转变。在合水口站,居民小梁停好车后,主动帮后来者调整车距。在红花山站,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引导规范停车,延续志愿服务成效。这些变化,正是600多名志愿者用1200多个小时服务浇灌出的文明之花。
“整齐的车辆、干净的通道,连空气都清新了!”每天通勤的上班族小林感慨道。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这场“劝导行动”不仅改善了出行环境,更培育着现代街区的文明基因,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