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杨曦 文/图
▲工作中的黄维佳。
在科研技术攻坚一线,总有这样一群人,以实验室为战场,锚定目标,用智慧与汗水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的研发工程师黄维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从初入行业的青涩到载誉无数的资深专家,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匠心与担当。
突破创新
在探索中点燃研发梦想
“苦中作乐,砥砺前行。”当被问及工作状态时,黄维佳用这八个字简单概括。这份看似云淡风轻的从容,背后是对研发事业深沉的热爱。回忆起初心,他的思绪回到了大学时代。“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经历,让我彻底迷上了研发工作。那种从无到有、攻克难题的成就感,比任何奖励都让人着迷。”在他眼中,实验室里的每一次试验、每一组数据,都是通向创新的阶梯。
入职深圳万和制药后,黄维佳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公司领导不仅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在关键时刻给予信任与支持。”黄维佳感慨道。技术瓶颈时的鼓励、资源调配时的支持,让他坚定了深耕制药研发的决心,也化作他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动力。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突破”与“创新”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2019年,他带领团队向益生菌多层滴丸制剂技术发起挑战。彼时,该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只能依赖进口。为实现“活菌到肠”制剂的国产化,黄维佳带领团队日夜鏖战实验室。无数次配方调整、上百次模拟试验,终于让他们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万和制药两大科研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
如果说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是一场攻坚战,那么维生素AD微珠的国产化则是一场“极限挑战”。作为年产值过亿的“和安”胶囊核心原料,维生素AD微珠长期依赖日本高价进口。面对日本的技术封锁,黄维佳提出低温冷凝技术方案,带领团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技术攻关。从1.5kg的小试到32kg的中试,设备参数需扩大20倍,每一个工艺节点都充满未知。“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黄维佳回忆道,“但每当看到数据逐渐向好,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最终,他们成功建成生产车间,实现原料自主供应,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新路径。
薪火相传
在坚守中传递匠人精神
除了核心技术研发,黄维佳还主动承担起车间改造的重任。2019年,公司计划将车间改造为滴眼(耳)剂生产线,价值千万的配液系统恢复工作成了“硬骨头”。他主动请缨,加班加点设计软件,最终实现系统全自动化运行,让老旧设备焕发新生。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热爱与责任的融合。”这是黄维佳对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他将“敢于挑战,精于细节”作为工作信条,不仅自己践行,更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团队。在培育新人时,他坚持“实践出真知”,通过项目实战培养年轻人的技术能力,用鼓励与指导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对于年轻一代从业者,黄维佳寄语:“自信是前行的底气,谦虚是进步的阶梯。找到热爱的事业,然后沉下心深耕,时间终会给出答案。”这份建议,正是他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从初出茅庐的工程师到获得多项荣誉的技术骨干,他用“热爱”书写执着,以“专注”攻克难题,在制药研发的道路上,不负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