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 ——庆祝深圳地区党组织成立100周年

2025-07-01 07:18 来源:宝安湾

■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1925年7月,深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标志着深圳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深圳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伟大征途中,深圳儿女从未缺席。深圳地区党组织诞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以及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求索,是波澜壮阔百年党史中的精彩华章。在深圳地区党组织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深圳地区党的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革命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初心启航,正式成立

深圳地区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00年,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庚子起义”,就在今深圳沙头角三洲田村发起。五四运动爆发后,坪山、坑梓、大鹏、龙岗等地乡村学校学生纷纷举行罢课、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发表演讲,成立日货检查队查封日货,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抵制日货的宣传,加速了深圳地区人民的觉醒。1925年初,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的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东征,在途经深圳地区时出席群众大会,宣传进步思想,还在坑梓光祖学堂向青年学生发表讲话,极大鼓舞了深圳地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把在各地发展党组织作为党的迫切任务。党的三大确定了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合作方针,广东成为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工农运动随之风起云涌。为适应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需要,1924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共产党员黄学增等人到宝安县发展党员。黄学增等人首先在沙井、松岗一带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并积极从事建党工作,培养农民运动骨干,从中吸收先进分子为中共党员,发展党组织。位于楼村的琬璧公家塾是深圳红色火种的初燃之地,在这里诞生了深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1925年7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深圳地区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宝安县支部,黄学增任书记,支部委员有黄学增、龙乃武、郑奭南,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深圳从此成为广东建党最早和党组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25年6月,为声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省港大罢工爆发,深圳成为支援大罢工的前哨阵地,前后约有25万香港工人参加罢工,经深圳返回广州。中共广东区委在深圳墟思月书院设立罢工工人接待站,深圳地区党组织也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大罢工,配合罢工委员会接待工友,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为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之久作出重要贡献。

1926年3月,作为县一级领导机构的中共宝安县党部成立,设在县城南头郑氏宗祠,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深圳地区党组织放手发展工农运动,迅速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饱受封建压迫之苦的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农会,开展反对苛捐杂税和减租减息的斗争,打倒封建地主的特权。为推动国共合作,深圳地区党组织还参加改组国民党县党部的工作,保证了国民党县党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曲折发展,艰辛探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弥漫整个深圳地区。深圳地区党组织积极贯彻上级主张,在中共宝安县党部改组为中共宝安县委后,继续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拿起武器,与反动势力抗争。为贯彻上级党组织有关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积极扩建工农武装,于12月攻打深圳墟和宝安县城南头。这是宝安工农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次尝试,打击了国民党在宝安的统治,有力配合了广州起义。

1928年2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召开全县代表大会,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会议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重新整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党员,加强宣传工作,进行土地革命。各级党组织经过整顿,重新焕发了活力,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到3月底,全县已拥有党员197名。4月,县委制订“宝安暴动计划”,组织农民武装再次发动暴动。

与此同时,深圳地区党组织还利用地理交通优势,建立红色交通线,皇岗交通站和山厦村交通站成为宝安县委与省委、广州、香港等地党组织联系的桥梁。即使在县一级党的活动基本陷于停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深圳地区党组织和党员以牛会、协耕会的形式坚持斗争,培养了一批骨干,积蓄了革命力量,始终保持了革命红旗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砥砺前行,快速发展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上级党组织选派大批干部进入深圳地区,联系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后隐蔽下来和转移到外地的共产党员,恢复和重建党组织。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华南。曾生等人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坪山,成立县一级领导机构“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组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普遍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争取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回乡参加抗战。深圳地区党组织派出政工人员深入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宣传教育,从中吸收觉悟较高的积极分子入党,从一村延伸至邻村,逐步推进,分头发展党员,迅速建立和健全各级基层党组织,壮大党的力量。曾生、王作尧率领的两支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在群众的支持下,积极打击日军,并于1939年底分别收复了宝安县城南头和深圳镇,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人民抗日武装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党顽军的围攻下,被迫于1940年春离开深圳地区,东移海陆丰,遭到了严重损失。中共中央及时指出了部队转移的错误,指示部队重返抗日前线。

1940年9月,曾生、王作尧部队返回布吉。中共前东特委召开了上下坪会议,确立了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五大队”。10月,中共宝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确定了迅速发展党员和扩大部队两大任务。深圳地区党组织为争取更大发展,除了继续依靠当地党员发展新党员外,还派外来党员去新区发展党组织,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与此同时,地方党组织选派思想进步、觉悟较高的自卫队员充实部队,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深圳地区党组织逐步在乡村建立民主政权,对外保持原有乡村政权形式,对内则一切听从党组织安排,即“白皮红心”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武装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打退了顽军的进攻,建立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深圳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组织和策应香港秘密大营救,分东、西水陆两线,冲破日军的控制封锁,将800多名被困于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其他人士,从香港护送到白石龙和沙鱼涌等地再转送至大后方,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保护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1942年夏,国民党制造了“南委、粤北省委事件”,南方工委、粤北省委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国民党顽军不顾民族大义,疯狂围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加强华南党组织的力量,适应华南敌后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12月,南方局致电东江军政委员会,指示成立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1943年1月,广东省临委在葵涌土洋村正式成立,尹林平任书记。广东省临委在南方局直接领导下,开展广东全省城乡抗日斗争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成为华南抗战的领导核心。在这一斗争背景下,深圳地区党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果断措施,将已暴露的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转移到部队,在极为复杂艰险的环境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度过了艰难岁月。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惠东宝人民武装在抗击日伪顽的斗争中也不断取得胜利,发展成为威震华南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开辟了以惠东宝为中心的东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东宝行政督导处和路东行政委员会。深圳地区党组织建立了地方武装和各种群众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大力兴办教育,配合东江纵队向日伪军发动反攻,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巩固壮大,走向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东当局调集重兵围攻人民武装。深圳地区党组织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为执行《双十协定》,实现和平民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46年6月,2583名东江纵队战士在大鹏沙鱼涌集结,向山东烟台北撤。部队北撤后,在人民革命力量处于相对弱小的情况下,国民党当局采取“绥靖”“清乡”政策,推行保甲制度,残酷迫害革命群众,使深圳地区党组织再次陷入异常艰难的环境之中。深圳地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及时转变斗争方针和策略,党员干部转入分散隐蔽,就地坚持,成功保存和积蓄了革命力量。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广东区党委作出了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深圳地区党组织立即放手发动群众,举起反“三征”反迫害的旗帜,抗征开仓分粮,掀起反抗国民党政府暴政的自卫斗争。1947年2月,蓝造等人回到惠阳组织惠东宝人民护乡团,建立游击根据地。深圳地区党组织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军,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支援人民武装。1948年春,中共东宝县委成立,江南地区人民武装也整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进一步加强了深圳地区党组织和部队的统一领导。此时,国民党广东当局先后发动了两期“清剿”。江南支队在深圳地区党组织的支持下,取得了沙鱼涌奔袭战、山子下伏击战、红花岭阻击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深圳地区党组织也十分重视地下秘密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成立“东宝人民解放大同盟”,发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这时,深圳地区许多乡村已成为巩固的解放区。8月,中共宝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积极发动群众掀起迎军支前热潮,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各乡党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全县基层党组织达79个、党员600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早晨,准备参加接管广州的中共干部教导团在大鹏王母墟举行庆祝活动,升起了华南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深圳地区党组织领导地方武装,配合南下大军,迅速扫清残敌,于10月16日解放宝安县城南头。1950年4月18日,解放内伶仃岛。至此,深圳地区全境解放。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日月新天。深圳地区党组织的成立以及领导深圳人民从屈辱中崛起的革命斗争史,是一幅血与火绘成的壮丽画卷,是深圳地区历史上辉煌的一页。100年来,深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华南烽火,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浪潮,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速度”。深圳经济特区用40年时间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成就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圳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深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满怀希望,阔步前行,谱写了新时代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

百年风华正茂,初心历久弥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使命任务,坚定扛起综合改革试点主体责任,大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毅前行、风雨无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不断续写红色鹏城的时代荣光。

(本文转自2025年6月30日《深圳特区报》)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