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柳 通讯员 粤交综 粤交集宣 沈仲/文 记者 李雅静/图
▲2025年6月30日下午3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超过3155万车次。
一年前,一桥飞架,中山成为宝安市民“半小时”生活打卡地。今年6月30日下午3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超过3155万车次,日均超过8.6万车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切实发挥了交通开路先锋作用。
铺就平安顺畅之路
护航千万车流
通车一年来,深中通道车流量呈持续上升态势,重大节假日尤为明显。从2024年国庆首日的15.5万车次,到今年“五一”假期首日的18.16万车次,深中通道4次刷新车流高峰纪录。
开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集团与地方交警、消防、应急、气象等多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等处设置多个备勤点,路政、交警、消防、应急等单位进驻一线,通过路网调度中心进行中枢调度,实现安全和应急管理“三岛联动”。
“我们与拯救单位实行‘驻点+巡查’双循环模式,在全线设置了8个应急驻勤点,采取逆时针方式联动,实现全线高效的事故处置和快捷支援。”深中通道路政大队长黄晓红说,“我们对易堵点实施‘一堵点一方案’,在车流高峰时段利用自动化无人机巡航装备进行巡查和车流疏导,保障整体通行秩序良好。”
“全线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覆盖,目前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达97%以上。”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字化管理部刘碧波介绍,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事件分析系统、AI道路分析系统等如同无形“慧眼”,为深中通道拉起一张信息感知网,助力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异常事件。同时,由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等七大系统组成的隧道防灾救援联动体系,有力保障海底隧道的通行安全。
贯通融合发展之路
赋能湾区新局
当前,深中通道每天通行的车流量,约占跨珠江口的车流总流量的五分之一,并呈快速增长趋势,骨干通道的效应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诱增珠江口过江车流近15%。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一系列跨江通道,正为粤港澳大湾区打开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
路通则财通。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契机,深圳、中山两市积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全面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目前,深圳、中山两市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以及六个领域的50余份细化协议,以合作为突破口下活实验区建设的“先手棋”。
“我们规划建设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目前两市已共同启动合作区综合规划编制,将明确空间、产业规划等内容。”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振辉说,深圳、中山加强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已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深中通道直接连通了深圳前海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三市共建综合交通体系,开通深圳-中山、深圳-南沙跨市公交和旅游专线。目前,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近280万人次,形成深中“无感跨市”通勤圈。据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数据,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累计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实现旅游收入216.44亿元,同比增长23.47%。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粤港澳大湾区物流通了,产业活了,人气旺了,生活好了,深中市民群众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越来越大,民生福祉的和声愈发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