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到宝安 创未来 | 这里的机器人产业太全面了!宝安“五虎将”入选省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首批名单

2025-07-03 06:57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 (受访企业供图)


近日,广东省公示2025年“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首批入选名单,深圳宝安区海弘装备、果力智能、镭神智能、海清智元、南科佳安五家企业入选。这份名单看似是一项政策评选结果,实则映射出宝安在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路径上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企业为何能脱颖而出?它们分别代表了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哪些关键环节?背后又折射出宝安怎样的AI产业布局逻辑?宝企集体入选,值得从更深处观察。

 

1.png

 

 

这些企业为何集中出现在宝安?

 

广东省遴选“机器人+”典型场景,强调的不只是单点技术创新,更看重企业是否具备产业化、工程化、场景化的能力。从这个标准来看,宝安这五家企业能够集体入选,既得益于自身的技术突破和落地成果,也依托于宝安完整扎实的AI产业生态支撑。

 

从企业侧来看,五家入选企业分属不同应用方向,但共同特征非常清晰——场景实、需求强、系统闭环能力成熟。它们聚焦的问题不是“如何做出AI”,而是“如何让机器人解决现实问题”,强调的不是技术最前沿,而是产业最需要。

 

这种特征与宝安一贯的产业发展逻辑高度吻合。作为全国制造业基础最扎实的城区之一,宝安拥有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强大的上下游链条配套,形成了天然的AI测试场。与此同时,宝安并不将人工智能视作独立产业来“单点扶持”,而是将其嵌入制造体系、城市系统和终端产品中,作为提升效率、优化流程的核心工具。

 

这使得在宝安成长起来的“机器人+”企业,多数有明确的目标场景、有丰富的行业合作基础,也有较强的系统集成与落地部署能力。当评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时,它们自然具备更强的现实代表性。

 

它们拼在一起几乎能造个“机器人超人”

 

五家企业虽分属不同细分方向,却构成了机器人系统从“看得见”到“动得了”、从“接得上”到“用得稳”的完整闭环,也正好映射了机器人产业化道路上必须攻克的几个关键环节。

 

果力智能枭尧灵巧手。

 

果力智能专注灵巧手研发,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走向实用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公司拥有从设计、控制到材料工艺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是全球少数具备“刚—柔—软耦合”灵巧手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已通过中、美、欧多国认证,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特种作业、服务机器人等多个场景。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低空目标追踪光电系统。

 

镭神智能则聚焦机器人“看世界”的能力,是国内激光雷达领域的技术先锋。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定位导航、自动驾驶、物流搬运等多个场景,具备自研芯片、自研算法的全链路能力,是国产化趋势下重要的感知方案提供者。

 

海弘装备双层纱模组设备现场作业。

 

海弘装备聚焦于机器人与产线的深度融合,解决“机器人如何参与工业流程”的难题。公司具备设备研发、运动控制、系统集成等多项核心能力,擅长构建从自动化装配到智能检测的整线解决方案,使机器人从单机应用走向大规模工程部署。

 

海清智元AI-BOX智能边缘分析盒。

 

海清智元则为机器人提供认知与判断能力。公司基于多光谱视觉和高模态AI模型,构建面向复杂环境的安全感知算法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园区安防、工业监控等场景,是具备算法平台化能力的“泛安全机器人”技术提供者。

 

南科佳安智能磨抛站。

 

南科佳安目前已在工业具身垂直领域形成成熟布局,自主研发了“控制—感知—执行—软件”四大核心技术,推出了磨抛工作站、复合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抓取、打磨、搬运、配送全流程自动化的产品生态闭环,未来将持续打造集“生产—搬运—操作”一体化的机器人生态产线,是典型的“场景级”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末端执行的灵巧手、核心感知的雷达,到认知算法、系统集成和全流程部署,这五家企业各自击中机器人落地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关键节点,既体现了宝安“机器人+”产业布局的技术深度,也解释了它们为何能成为全省示范的代表企业。

 

从项目到系统,宝安人工智能正走出一条实用主义路径

 

五家企业集体入选,不只是宝安制造基础和企业能力的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宝安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逻辑:不是抢风口、炒概念,而是以“制造提效”为抓手,让AI成为真正落地可用的系统工程。

 

与单点突破不同,宝安构建的是“核心支撑—智能终端—行业方案”的完整路径。在支撑层面,鹰硕集团、有孚网络打造的智算中心进入国家“算力飞地”体系,形成超千P的区域算力供给;恩斯迈电子、云豹智能、智锐通科技等企业在AI芯片、加速卡、模组等方向补齐硬件短板。

 

在技术层面,一批AI企业围绕机器视觉、听觉感知、算法平台持续发力,既有海清智元、矽速科技等“小巨人”,也有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带动,推动AI从模型走向应用。

 

最显著的成果,在应用层已经呈现。2024年宝安人工智能企业达424家,其中应用层企业占比超八成,涵盖机器人、终端、工业智造、智慧治理、低空经济等多个方向,产值达430.4亿元,占全市人工智能产值比重约15%。

 

宝安并未将AI作为一个“高科技标签”来展示,而是把它深度嵌入产业链与城市运行中。无论是AI相机、AI眼镜的量产,还是锂电智能工厂、低空数字孪生等方案落地,宝安所做的是“系统部署”,而不是“样板工程”。

 

与此同时,宝安以“无忧空间”为代表,为机器人和AI初创企业提供3~12个月零租金支持,激活早期研发动能;推动“链主企业”牵引上下游协同,形成大模型平台+行业细分+生态企业的完整协作网;在场景侧,则主动开放校园、园区、社区、城市设施等空间,推动技术与公共治理双向融合。

 

这使宝安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一套由真实需求驱动、由企业能力支持、由政策机制保障的实用主义发展路径,区别于“以技术为目的”的概念化AI热潮,也为“机器人+”落地提供了更坚实的底层系统。

 

五家企业的集体入选,是一份成绩,也是一份答案。它回答了人工智能该如何与产业结合,机器人该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政策该如何服务于技术落地。而宝安的实践证明,答案从不神秘:以制造为根、以场景为导、以系统为骨,才能真正让人工智能生长为现实中的生产力。


 记者手记

 

在这里,机器人找到落地的答案

 

“我们去年8月落户宝安,9月即开始研发枭尧灵巧手,今年8月新品会与大家见面。在宝安,我们有空间、有资源,还有机会。”

 

这是果力智能创始人刘阳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新品即将发布的感受,字里行间道出一家机器人企业从“想法”走到“落地”的关键。

 

2024年,他们搬进了宝安区汇智研发中心,这里有针对初创企业打造的“无忧空间”。在这里,公司享受了3个月免租期和首年7折租金优惠。没有硬性考核,也没人追着看进度,只是默默提供场地、对接资源、寻找供应链。

 

“别人看你行不行,这里是问你缺什么。”在宝安这片沃土成长,让果力智能很快收获巨头青睐。近日,果力智能获得A股上市公司飞荣达科技的战略投资,成为其控股子公司,这一资本动作,标志着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整合和产业协同迈入更高阶段,为行业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类似的故事,在其他几家企业也有发生。

 

南科佳安项目负责人赵佳闽回忆,他们在研发复合机器人的早期,最大的难题是找不到真实的测试场景。“当时我们有一款磨抛机器人急需实际测试,宝安区不仅主动对接资源,还帮我们联系到一家整车制造商,最终顺利完成测试,并拿下第一笔订单。”他说,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最怕的不是技术不够,而是无法走出实验室、做不到闭环。而宝安,恰恰扮演了那个“愿意陪你一起试错、一起打磨”的合伙人角色。

 

在宝安,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项工具;机器人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台正在转动的机器。这种“务实主义”,在许多初创者心中,是最踏实的安全感。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五家企业能在同一时间、从同一座城市脱颖而出。

 

政策给出时间,产业提供土壤,城市给予耐心。在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的当下,宝安没有急于“造明星”,而是默默铺设“生态网”:从芯片到模组,从测试场景到整线部署,从创业支持到政企协同。慢,但稳;少喧哗,多温度。

 

(高山)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barbz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