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杨曦 通讯员 张益兰 文/图
今年以来,光明区建筑工务署锚定政府工程主责主业,秉承“工匠之心”雕琢品质,保持“冲刺之姿”提速增效。从高规格赛事场馆的匠心打造,到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的加速推进,多措并举持续赋能城市品质升级,助力光明高质量发展。
光明城学校效果图。
提速攻坚
全力冲刺十五运会场馆建设
今年秋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举行,光明区作为重要承办赛区,届时将承办马术、小轮车和足球比赛项目。本次盛会对光明区意义重大,有助于进一步擦亮国际化、现代化城区名片,为光明带来新一轮蝶变升级。区建筑工务署锚定以“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交付”为准则,全力冲刺场馆建设任务,实现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竞速小轮车赛道等核心项目圆满竣工,科学公园(一期)马术越野赛道达赛事标准,以实干实绩为十五运会保驾护航。
光明国际马术中心。
据介绍,竞速小轮车赛道建设采用国际先进土质造型技术,每条赛道均按竞赛标准量身定制,赛道面层精选进口纯天然红土,并实现全流程工艺覆盖,包含起伏障碍包角度、弧度、弯道螺旋面等高难度结构的一体化成型,确保赛道流畅性与挑战性并存。科学公园(一期)马术越野赛道位于科学公园(一期)南翼蝴蝶谷及周边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赛道、障碍设施、赛事服务用房、信息化工程等,届时将亮相第十五届全运会。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区唯一新建永久性竞赛场馆,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开展移交工作。该场馆训练场屋面整体采用“大跨度木结构”,将木结构材料创设成伞形、树形、空间网格等多种标准化结构形式,呈现纤细轻盈的效果。项目以85000余块木材胶合加工成所需柱、梁构件,最长的胶合木梁单根达96米,木结构跨度66米,是目前国内体育建筑里跨度最大的木结构工程之一。场馆的无障碍系统建设亮点颇多,包括全域无障碍通行体系、智能卫浴空间、无障碍垂直交通、人性化观赛设施等。
目前,马术中心场馆周边正在加快建设配套道路工程,包括马术路、农观路、回归路、迳口路4条道路建设,马术路和农观路已于5月23日完工。回归路总体形象进度已过半,正在进行地下管线施工。迳口路总体形象进度35%,正在进行,正在进行路缘石、盲道砖、透水混凝土施工。
争分夺秒
跑出政府工程“冲刺步伐”
站在科学公园地铁站环视,可见科学城体育中心已完成桩基施工,显露出建筑施工界面。作为可承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专业场馆,它是服务专业运动员一体化的集训基地,更是高品质的多功能开放性体育综合体。今年5月9日,科学城体育中心项目临时党支部揭牌活动在该项目部现场举行。区建筑工务署联合华润置地、中建一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组建项目临时党支部,构建“1+4+N”管理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破解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协同难题。随后,该项目首次主题党课活动展开,项目建设一线的党员在学习中绷紧纪律之弦,争当建设先锋。截至目前,科学城体育中心项目总体形象进度完成31%,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90%。
科学城体育中心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区建筑工务署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为引擎,精准发力推动光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前期规划、制定攻坚方案、倒排工期等举措,高效推动16个前期项目加速推进,涵盖学校、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11条道路建成完善交通网络;3个十五运会场馆高质量交付;70个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光明城学校等多所学校工程紧扣“8·30”节点加快建设。
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
医疗项目中,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总体形象进度98%,各关键节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新院区周边城市配套工程明辉路已完成管线施工,水稳铺设;光明区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总体形象进度74%,正进行电梯、医疗专项、幕墙及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提质增效的同时,区建筑工务署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等,强化日检查、周报告、季小结、年总结巡查,从严把控质量安全,全力打造平安工地、优质工程。
匠心雕琢
精品工程揽获多项大奖
院、巷、廊、台营造浓郁书香氛围,横纵双轴清晰划分功能区,近200米的公共教学长廊高效联动各功能单元,漂浮平台、骑楼空间等设计提升了校园的实用性,也实现了生态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建筑设计角逐中,塘尾第一学校(暂定名)建设工程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度美国国际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提名奖项。
塘尾第一学校(暂定名)建设工程效果图。
这座位于光明区凤凰街道的学校,以其与周边环境深度融合的设计、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成为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匠心之作的缩影。经统计,2025年上半年,区建筑工务署共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16项,其中国际奖项1项,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13项。如光明区宝滨小学建设工程荣获广东省2025年度第一批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科学城体育中心主体工程荣获2025年度深圳市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对精品工程的不懈追求。区建筑工务署创新前期工作模式,选定新美一村和03-16安置房项目作为全区首批试点,探索采用设计牵头EPC项目试点工作。同时,以迳口幼儿园及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项目作为试点,积极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强化项目管理,总结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在统筹规划方面,区建筑工务署推动房建、市政项目前期工作一体化,系统整合建设进度、设计管理、交通影响评价等要素,实现房建与市政项目“点-线-面”协同推进。在技术应用上,区建筑工务署全面落实智能建造,确保所有新建房建项目100%应用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智慧建造水平。此外,高度重视项目实际使用反馈,通过对移交学校开展设计后评价,以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收集使用单位意见,为后续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