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萍 通讯员 谢娟
由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2025年宝安区在职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专题培训日前结业。此次培训邀请到来自吉林大学、市汽车办的资深专家,还有比亚迪、华为、法雷奥、吉晟资产等企业的技术骨干做客宝安,为宝安区干部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专业视角和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下的汽车产业变革与生态协同发展
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镇海
当前汽车产业面临三个重大变革:能源变革、智能变革和网联变革。能源变革的核心是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转型,锂电技术逐步向固态电池演进,同时探索氢能源等多元化路径。智能变革则以人工智能为驱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组合式辅助驾驶向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演进,同时催生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创新应用。网联变革则使汽车转变为开放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的出行体验。
在AI驱动下,人工智能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已渗透到全生命周期。如生成式AI大幅提升设计效率,黑灯工厂和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重塑制造流程。在维修领域,预防式诊断、智能维修服务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同时,在产业生态方面,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车企加速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传统金字塔式的供应链体系正在被打破,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从单车智能向车路云协同控制发展转变,现在汽车产业已经不是车企本身的事,而是需要从车端走到云端,最终实现车与所有交通参与物的信息互联。从长远来看,车路云协同不仅将提升单车智能水平,更将推动整个交通系统向高效、安全、绿色的方向发展。当每一辆车都成为智能交通网络的节点时,就能实现类似生物群体那样的自组织、自适应能力,最终达成“零事故、零拥堵、零排放”的智慧交通愿景。
立足“四大中心” 在补链强链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汽车办首席专家、中国一汽 赵永强
目前汽车增量市场进入了以电为主阶段,插混和增程车型成为增量关键。在技术层面,整车智能化正迎来全面加速期,AI将对汽车产业的研产供销全产业链进行赋能。目前车路云一体化也是全行业推广的热点,找准运营服务企业是真正有效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同时,政府需要在云平台建设和数据标准制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深圳市首次成为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城市双第一,新能源汽车纳统产量是293.53万辆,同比增长69.4%。深圳市汽车办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倍增计划,包括四大中心。而这四个中心非常贴切宝安区的现状:一是创新研发中心。宝安可以依托比亚迪、华为的核心龙头企业,与全国的央国企构建联合研发创新中心,吸引整车企业设立飞行汽车、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基地;二是高端零部件制造中心。宝安可以发挥零部件制造、精密加工领域的独特优势,加快补齐智能底盘、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短板;三是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可联合京东、顺丰等企业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试点;四是国际贸易枢纽中心,可加强商用车产品,包括进口品牌集贸中心、整备中心的构建。宝安区应立足自身优势,在补链强链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深圳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汽车自身属性的变革是未来最大的变革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凌和平
新能源汽车属性的变革是未来汽车产业一个最重要的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但上半场还远远没有结束。新型电池、新型电机等新技术的迸发,将汽车电动化推向新的高度。电动化增强汽车的系统可控性和感知能力,为智能化提供良好的执行基础。此外,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的能源属性,本身可以成为一个分布式储能单元,参与能源调控,打破电力传输的时空限制。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催生了产业的溢出效应。新能源汽车的许多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无人配送车和飞行汽车成为可能。飞行汽车不仅需要空气动力学支持,还需要电力系统、电机和芯片等技术支持,这些都与汽车技术紧密相连。机器人的发展也依赖于电机和电池技术的进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将愈发显著,可能会带来多产业链、多生态的融合,催生出来很多新产业,车可能未来已经不是那个车了。
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新赛道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产业发展总监 杨飞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产业转移。数据显示,电动化在十年间突破了50%,而智能化发展节奏比电动化更快,仅用5年时间渗透率就达到了50%。自动驾驶从L0到L6分为7个等级,L3是一个分水岭,L3到来了才叫真正的自动驾驶到来,这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驾驶到来之后和以前传统行业有什么不一样?自动驾驶涉及复杂的AI算力网络,其行驶1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量,超过一部手机全天的数据量,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大算力、大存力和大运力。同时,自动驾驶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极高。芯片的复杂度从百万量级的晶体管提升到上亿甚至几百亿量级,板卡的集成度也大幅提升。软件方面,自动驾驶涉及的代码量从传统的10万行提升到上亿行。此外,自动驾驶还涉及法律遵从、意外处理和安全舒适等场景要素。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从辅助驾驶向更高级别演进的关键窗口期,宝安可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积极拓展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率先开展多领域的示范运营。通过丰富的示范应用,积累运营数据和经验,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提供实践支撑。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可通过多层次的人才举措,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法雷奥智能系统中国区CTO 付鹏
中国自动驾驶或者驾驶辅助市场的装配率正急速上升,目前90%车型配备L0-L2辅助驾驶,2028年将至少升级至L1以上。同时,L2或L2+系统会快速下沉。真正的自动驾驶L3以上的,目前还在小批量的验证和试点阶段,但预计在2027年会迎来市场拐点。
要实现智驾系统的规模化部署需要安全、性能和成本三个维度的系统性平衡。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在性能方面,AI大模型的运行对算力和存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成本控制方面,平台化扩展和模块化设计是两大核心路径。自动驾驶技术现在已经往端到端的大模型演进。VLA(视觉-语言-动作)是自动驾驶最高级的算法形态或算法范式,真正做到了像人一样看路面,像人一样用脑袋、语言进行思考,最后采取控制动作。做到VLA,所谓的L4、L5才会真正可靠、可行。我们最终希望自动驾驶系统一定要比人开得更安全、更舒适。
自动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一大重要场景。以百度的萝卜快跑举例,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做到了第六代,单车成本从第四代的96万元降低到第六代的20万元,如果整车的车辆成本能够低于20万元,就具备了商业的可行性。武汉的萝卜快跑已经超过400架运营车辆,去年一年有两三百万的订单数。从市场前景来看,自动驾驶出租车发展空间巨大,但还需要突破成本、技术和政策等多重障碍。中国国内智驾的接受程度及装配率比国外高很多,这为将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全面商业化部署打下了技术上的基础。
新能源产业链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
浙江吉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运东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转型步伐的加快,整个汽车行业生态正在发生变革,零部件领域往往会在智能化、轻量化、国际化等方面进行突破。从消费端来看,用户需求持续释放,个性化、智能化产品备受青睐,为产业链各细分赛道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未来趋势看,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呈现产业链整合的趋势。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将加强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联盟。特别是零部件领域还会有更大空间,比如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变革、工艺变化,再到电子功能的提升,都会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驾车体验,单车驾驶量还会进一步拉升。同时,高阶自动驾驶正加速落地,无人驾驶场景运用进程不断提速。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升级、国产替代推动的全球化布局,以及AI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针对产业发展,建议政府部门转变招商模式,从补贴驱动转向资本驱动,通过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吸引优质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注重多维度评价,增强企业和本地资源的匹配度。注重产学研协同,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