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布夏尔
初一那年的家长会,我记得蛮清楚,班主任和老师们发言,最后是课代表发言。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有两个女孩子,举止得体,表达清晰,让我们家长微微一震。
家长微信群开始响了,大家都在说,谁要是有这样的女儿,真是烧了高香啊。
在初中,每次考完,你把自家孩子的成绩给别人,别人回传他家孩子的成绩,一来二去,彼此熟悉。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一回,谁在逆袭,谁又考砸了,一目了然,毫无顾忌。
到了高中,风向转了,即使是私聊,你把自家孩子的成绩给他,他也不会把他家孩子的成绩回传给你。
没有什么理由,不管他家孩子比你强,还是比你差,彼此永远隔着一道墙。
高一开学的第一天,家长群应运而生,你以为像初中那样和谐,只能说你想多了。
家长群只做两件事,一是收费,二是传达班主任的原话,平时比较安静。
高中家长可能更敏感,从不在群里谈学习,话题永远是学校的伙食,或者是住宿的问题。
到了下学期,开始研讨大学的专业,合作办学呀,香港读书啊,大多是宏观层面的话题。
学霸的家长一般不发言,有可能怕刺激大家,学渣的家长也不发言,感觉有些对不起人。
发言的大多是中等生家长,从天气变暖到孩子培优,该说的,不该说的,家长群里都有反映。
即使孩子在培优,十个家长,有九个否认,明明是1对1,非要说是上大班课。
估计是谍战片看多了,防备意识特别强,家长群里的世情冷暖,真的是一言难尽。
虽然高考是同一份试卷,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完全不同,我们真的不是竞争对手,为啥防范要这么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