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洲小学 阮瑜 刘晓芳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我们学校将数字化转型与“新耕读”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读写”领域展开了一场富有前瞻性的实践探索,致力于让阅读与写作变得简单、高效、生动、有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时代召唤:为何选择“人工智能+读写”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们选择聚焦“读写”这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源于三重深刻洞察:
其一,时代发展所需。人工智能在文本理解、生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突飞猛进,为读写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无限可能。
其二,教育变革所向。AI赋能课堂教学,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式,使教学更趋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
其三,学校特色所系。“新耕读”教育理念,既是对“晴耕雨读”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实践。它强调在数字时代,学生仍需葆有踏实“耕耘”的实践精神与深度“阅读”的思考能力。
然而,审视当下读写教学现状,痛点依然明显:
阅读之困:学生读了什么?缺乏有效追踪工具;读懂了多少?缺少科学评估抓手;阅读速度与技能如何?更是难以量化。
写作之痛:学生常感“无话可写”,内容空洞;“无法可用”,结构混乱;教师批改反馈周期长,学生兴趣在等待中消磨殆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新耕读”理念为引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杠杆,开启了撬动读写教学变革的实践征程,力求让阅读有迹可循、有法可依,让写作有源可溯、有路可走。
二、明晰路径:构建“人工智能+读写”研究框架
学校将提升师生读写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赋能教师,使其教学更科学高效;激发学生,使其读写体验更有料有趣。为此,构建了清晰的研究路径:
(一)聚焦“读”
贯通“读前-读中-读后”全链条。读前,重积累与兴趣激发,通过举办读书活动、推荐优秀书籍等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读中,重速度与技能训练,通过速读训练、阅读技巧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读后,重拓展与视野开阔,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二)聚焦“写”
紧扣“写什么-怎么写-写后评”三环节。解决素材匮乏、方法缺失、反馈滞后等核心问题。在“写什么”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写日记等;在“怎么写”环节,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在“写后评”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优点和不足。
三、深耕实践:AI赋能下的读写融合创新
(一)阅读:构建“耘读”品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1.课前读:经典筑基,数字考级激兴趣
制定《坪洲小学“经典传承·好书悦读”六年读背行动规划》,明确各年级诵读目标,确保有序推进。开发“经典诵读考级”小程序,将经典积累游戏化、闯关化。学生可逐级挑战,完成全部六级即获学校认证证书,激发诵读热情,让经典浸润日常。这种游戏化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课中读:AI赋能,速读提能显成效
引入“高效速读”系统,打造“AI智慧课堂”。平台涵盖“课内速读、海量拓读、古文速读、整本书闯关、阅读技能训练”五大模块。
精准训练方面:利用“快闪速记”训练专注力与瞬时记忆;紧扣教材,训练快速抓取关键信息能力。例如,在“快闪速记”训练中,通过快速闪现文字或图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从而提高专注力和瞬时记忆能力。
模式转变方面:引导学生从“观光式”浅阅读转向“沉浸式”深阅读。过程可视方面,全力解决“三不知”(读什么、读多少、读懂没)难题。“阅读存折”记录轨迹,“速读小车”直观显示效率提升,“阅读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理解深度。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个性化分层训练,过程数据可查可究,显著节省时间,提升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最终达成“阅读效率自主化”。
3.课后读:破解“四没”,营造数字阅读新生态
针对“没氛围、没书籍、没动力、没毅力”四大痛点,构建线上“五阶梯阅读数字图书馆”(个人-班级-年级-学校-社区)。共享平台方面,打造“海量书籍共享平台”,让好书在校园内外“漂流”起来。激励体系方面,建立“岁熟”阅读评价机制,推行阅读奖励,种下“阅读成长树”,记录点滴进步,培养习惯与毅力。目前,数字图书馆藏书已突破9万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天地。
(二)写作:构建“写评一体”,实现闭环式提升
1.解决“写什么”:内容供给多元化
我们建立“学科作文视频号”,精心录制近500期涵盖各学科、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视频,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破解“无米之炊”的困境。这些视频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2.解决“怎么写”:方法指导结构化
推出“AI写作系列课”,利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清晰梳理写作思路、合理谋篇布局,让写作有“法”可依,不再茫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进行整理和分类,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3.解决“写后评”:反馈评价智能化与成果化
智能评改方面,引进“智能作文评讲系统”,实现作文批改的即时化、高效化,消除学生等待焦虑。该系统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文进行评价,如内容、结构、语言等,并给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多元展示方面,搭建“写后展”平台,通过“学科融合写作坊”“悦享采薇台”线上专栏、班级作文集、推荐至报刊杂志等多渠道展示学生佳作,极大提升写作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未来可期:擘画“人工智能+读写”新蓝图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读写”融合研究,紧跟教育数字化浪潮,探索更多创新路径。
(一)构建智能化借阅新生态
整合资源至统一平台,打造便捷高效的闭环借阅服务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随时随地借阅图书,还可以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和归还时间,提高借阅效率。
(二)驱动图书共享文化
促进书籍更自由流通,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阅读半径。可以与其他学校或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
(三)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
运用AI兴趣分析与智能推荐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阅读匹配。根据学生的阅读历史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果。
(四)建立智能评价体系
依托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涵盖过程与结果、更加全面科学的读写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读写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
(五)提升学生读写核心素养
持续点燃学生读写热情,培育伴随终身的高效读写习惯。通过开展各种读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六)推广“AI+读写”创新模式
总结实践经验,编纂个性化阅读案例集,形成可推广的“坪洲范式”。将学校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学校,推动整个教育行业发展。
(七)打造坪洲读写品牌
构建集“图书管理、阅读推荐、高效读写、互动分享、智能评价”于一体的读写生态系统,使其成为“新耕读”教育最亮丽的名片。通过打造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人工智能+读写”的教育实践中来。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我们将紧握时代脉搏,在数字化转型与“新耕读”教育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探索AI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我们坚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以“新耕读”精神涵养心灵,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将为区域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的“坪洲智慧”与“坪洲力量”!在这片深耕不辍的教育沃土上,我们期待每一粒种子都能在科技的阳光雨露下,焕发出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