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张瑜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如何突破知识灌输的窠臼,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林良展老师带领团队深耕历史思辨教学近二十载,通过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探索打造历史教育革新的“广东样本”,并不断辐射全国,引发教育界对历史教学范式转型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
深耕课题研究,筑牢思辨教学根基
一项教育革新的背后,往往建立在系统化、持续性的研究基础之上,林良展团队的历史思辨教学亦不例外。自2006年起,团队便开启了对历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之旅。当年,课题“新课程下历史活动课实施与管理研究”被列为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其成果不仅入选广东省教研院主编的《教研金秋》,更在2010年斩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为团队的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团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持续推进教学研究。2014年,《批判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获批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招标课题,2017年因成果突出入选市推广应用课题;2015年,校本课程《读历史故事,成理性智慧》在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遴选项目中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16年,《历史课堂“质疑・体验・感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获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2019年,《批判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进入新时代,团队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历史思辨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于2021年获深圳市教学教研成果一等奖,2022年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历史情境重构在历史思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入选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历史思辨教学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入选2024年度广东省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情境化与结构化有机融合的历史教学实践研究》入选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等。这一系列涵盖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课题研究,构筑起历史思辨教学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赋能师生成长,绽放思辨教育活力
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历史思辨教学的价值,最生动地体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轨迹中。经过连续多届的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跟踪和对比研究,事实有力地证明:接受历史思辨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这些学生锋芒毕露。他们不仅在全国“青史杯”历史剧本制作大赛、历史漫画比赛、“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更有在校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受此影响,近年来有100多人报考或从事历史学相关专业,这一现象生动诠释了历史思辨教学在激发学术志趣、塑造专业认同方面的独特价值。
与此同时,在历史思辨教学的引领下,团队中的众多研究成员也逐渐成长为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和教学骨干。他们共同出版了《历史思辨教学:理念、策略与实例》《中学历史思辨教学实践案例》等著作10部,在《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10项市级以上相关课题。近十年间,团队开设公开课近300节,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近30万字,打造出多个具有示范价值的精品课例,斩获省、市级多项荣誉。这种教学相长、教研互促的良性循环,使历史思辨教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辐射全国范围,彰显思辨教学价值
教育创新成果的价值,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林良展团队的历史思辨教学正是如此。其影响力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出发,逐渐扩散至广东省内乃至全国多地。
在省内,林良展领衔开发的课程《历史思辨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实例》入选深圳市2023年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专业科目面授课程,面向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全学段的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深圳红岭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市潮阳一中、阳江市一中、梅州市水寨中学、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等学校纷纷推广应用历史思辨教学,让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校园里落地生根。团队的15名成员和学员分布在深圳市各区,其中10名已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关历史思辨教学的实践性论文。林良展、陆燕南等老师还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南方教研大讲坛,赴粤东梅州地区支教,分享历史思辨教学经验,产生了较大影响。9名省级名师工作室学员分布在深圳、汕头、汕尾、河源四地的9所高中,均设立了历史思辨教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基地,通过一次次跟岗学习,开设研讨课,形成研究论文,让历史思辨教学的种子在更多地方发芽。
不仅如此,历史思辨教学的影响力还跨越省界。2023年12月,林良展领衔团队与其他各省教育者联合举办名为“科学与历史对话”的广东省批判性思维主题研讨会,来自北京、江苏、深圳等地名师工作室交流思想、切磋实践经验;2024年11月2日,工作室联合安徽、天津、河北、重庆、广东等地的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跨地区的历史思辨教学研讨会,就历史思辨教学的实施方法与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促进了不同地区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同年11月,工作室还赴河源、汕头等地“送教”,将思辨教学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传播。当前,近100名遍布全国各地的工作室网络学员都在探索实践历史思辨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广东教育》等期刊对历史思辨教学进行了专题报道,近20次的媒体报道、20余次的论坛发言和专题讲座,让这一源自广东的教育革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行业影响力。
突破传统藩篱,构建特色教学体系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存在思辨性不足、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训练等问题,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受限,同时还存在教学情境设计单一、问题意识培育不足、时空感知不强等弊端。
正是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深刻认识,林良展团队决心进行变革。他们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批判性思维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原理,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凝练出历史思辨教学的“六重三阶融通”模式。“六重”即情境重构、问题驱动、逆向推演、合作探究、时空流动、多维评价;“三阶”即思维激发、思维深化和思维升华。这一模式形成了“目标—策略—成果—评价”的闭环教学系统,不仅有效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局限,更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思辨的活力,切实实现了历史学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价值。
从一项项课题研究的突破,到师生成长的显著成效,再到影响力的不断辐射,林良展团队开创的历史思辨教学,不仅为广东的历史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样本,更在全国范围为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展望未来,这一模式将继续深化“历史思辨教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通过系统化的实施路径,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范式,培养更多具有历史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时代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