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雷云霞 文/图
在马术赛事组织领域深耕十余载,蒋莉英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国内外顶级赛事紧密相连。从2005年南京全运会、2009年济南全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马术项目竞赛组织负责人,2014年南京青奥会相关赛事核心成员,再到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颁奖经理、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竞委会专家组成员、2022年杭州亚运会马术项目场馆运行团队竞赛技术运行主任,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赛事举办地。如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蒋莉英作为十五运会马术项目场馆竞赛处副处长,再次站在赛事组织的前沿,见证着一座国际级马术场馆的崛起,也感受着大湾区马术运动蓬勃生长的力量。
蒋莉英站在赛事组织前沿见证了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的崛起。
蒋莉英与光明的缘分,始于十五运会马术项目落地。作为本次赛事的主场馆,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以其独特的定位和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莉英。
场馆北接光明农场大观园,南邻大顶岭森林公园和滑草场乐园,西边矗立回归亭纪念公园,两面环山、绿意盎然,仿佛整个场馆都沉浸在“天然氧吧”里,不管是运动员训练还是观众观赛,都能体验到与自然相融合的舒适氛围。
蒋莉英介绍,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马术主赛场、室内训练场、室外热身场、马厩、马僮用房、其他配套服务用房,以及停车场等。这座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场馆,将主赛场、训练场等主要空间抬升至与南侧山体平行,传统双坡木结构屋顶以伞形、树形等多种形态优雅舒展。
步入其中,大跨度通透空间带来无界视野。室内外场地环院相望,玻璃幕墙将动态赛事剪影纳入建筑肌理,移步易景间尽显马术运动的文化张力。核心的纤维砂场地系统,由特殊聚合物纤维与精选石英砂科学配比,为马匹提供缓冲减震与抓地稳定性。这里不仅是全运会盛装舞步、场地障碍项目的赛场,其沿西侧马术路打造的活力界面与灵活转换的功能空间,勾勒出未来大湾区马术产业交流、文化培育与全民共享的全景图。
不远处的科学公园,约4.6公里长的马术越野赛道已与湖光林色浑然一体。这条依公园自然肌理蜿蜒而建的赛道,将使激烈角逐亦如“人在画中赛”,为马术运动注入独特诗意。
十五运会马术项目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19日举行,共设盛装舞步、三项赛、场地障碍三个竞赛项目,将产生个人和团体共计六块金牌。其中,盛装舞步与场地障碍比赛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举行。为确保赛事万无一失,测试赛将于9月19日至21日按正赛标准全流程举行。作为赛事筹备的核心成员,蒋莉英对三个项目的特点了如指掌:“盛装舞步是马术中的芭蕾,如同花样游泳般富有艺术性;场地障碍堪称空中芭蕾,刺激性强、观赏性高;三项赛是马术中的铁人三项,同一匹马和运动员需连续三天完成盛装舞步、越野赛、障碍比赛,对人马配合的考验极为严苛。”
对于首次观看马术比赛的观众,蒋莉英特别提醒:“马术运动与其他赛事不同,观众需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发出声响,以免干扰运动员和马匹,待每位运动员的比赛结束后再尽情欢呼。”这一细节背后,是对马术运动特殊性的尊重——马匹的状态直接影响比赛进程,任何细微的干扰都可能改变赛事结果。
深圳的气候条件为筹备工作带来了独特挑战。“大湾区潮湿炎热的天气,对马匹的养护是极大考验。”蒋莉英解释道,“就像家里的物品会因潮湿发霉一样,马匹的垫料若处理不当,极易滋生霉菌,导致马匹生病。”为此,组委会从细节入手,将垫料视为马匹的“席梦思”,由官方统一采购并严格管控储存环境,确保仓库干燥通风、杜绝漏水,从源头避免霉变风险。马匹的饲料由各参赛队自行准备,“马和人一样有饮食偏好,且饲料涉及兴奋剂检测,统一供应难以兼顾安全性与适应性。”
在硬件保障上,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的马厩配备了空调系统,即便在高温天气下也能维持适宜温度。“在马术运动中,马匹的福利永远高于一切。”蒋莉英强调,这一理念贯穿于场馆建设与赛事筹备的全过程,从马厩的空间布局到通风设计,从临时设施的搭建到信息化工程的配套,每一处都体现着对“人马和谐”的追求。
将十五运会马术项目放在深圳、置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场赛事。蒋莉英认为,这是推动马术运动在珠三角地区“井喷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从行业发展来看,广东从化早已拥有成熟的无疫区,为马匹的出入境提供了保障,而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作为永久性场馆,将与周边资源形成联动,完善珠三角马术产业链。“目前长三角、京津冀的马术运动发展已较为成熟,借助十五运会的东风,珠三角完全有能力迎头赶上。”蒋莉英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光明国际马术中心“5+2”的功能定位已超越单一赛事场馆的范畴,其承载的产业交流、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等功能,将成为马术运动普及的重要平台。
谈及马术运动的职业化与青少年推广,蒋莉英表示:“国内马术职业化早已起步,各省队的专业配置就是例证。本次全运会参赛队伍涵盖全国各省市,正是职业化发展的体现。”而对于青少年群体,她认为宣传和普及是关键,马术若能贴近百姓,未来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的青少年一定会越来越多。光明国际马术中心规划的教育培训功能,正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马术、了解马术。
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的筹备日子里,蒋莉英邂逅了许多难忘的瞬间。“深圳的蓝天白云是内陆城市少见的,尤其是傍晚时分,晚霞洒在木结构场馆的屋架上,光影交错,美得让人心醉。”她坦言,每次清晨或傍晚踏勘场地时,都忍不住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
目前,场馆仍处于“素脸”状态,随着八九月份测试赛临近,景观提升工程将逐步展开,正式比赛时,这座场馆将以更精致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我期待赛事期间,观众坐在看台上,既能欣赏到激烈的马术角逐,又能透过赛道看到科学公园的湖光山色,感受‘人在画中赛’的独特体验。”蒋莉英说。
从广州亚运会到十五运会,从赛事组织到场馆运行,蒋莉英的职业生涯与中国马术运动发展同频共振。随着2025年11月赛事大幕的拉开,这里将不仅见证奖牌的诞生,还将成为马术文化在大湾区扎根生长的起点——而这正是蒋莉英与无数马术人共同期待的“深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