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晶 通讯员 江宝凤 何银/文 记者 宋璐/图
每天早晨,家住航城街道三围社区的王阿姨都会带着外孙女一起来到社区。外孙女飞奔进托育园,王阿姨转身走进隔壁的三围社区长者服务站。三围社区长者服务站和深业幸福家航城街道托育园同在一栋楼内,透过玻璃隔断,两个空间相通。将托老与托幼服务相融合,通过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缓解双职工家庭对于“一老一小”的后顾之忧,成为街区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
“一老一小”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航城街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搞好开门教育”工作要求,从小切口入手,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探索代际融合服务模式,用心用情织密关爱网络。
梧桐岛幼托园内景。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
“老有颐养”落地生花
不久前,航城街道后瑞社区的泰福名苑小区长者服务点投入使用,服务点以“食堂+理疗+活动”模式进行运营,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关怀与养老服务。长者食堂厨房采用先进的烹饪设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能兼顾不同口味与健康需求,目前日均出餐量100人次,其中60岁以上长者30人次左右。不仅如此,该食堂还推出了助餐服务,行动不便的长者也能在家中享受到热腾腾的饭菜,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银发群体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触摸到晚年生活的质感与温度,是航城街道养老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航城街道践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其中一环。目前,航城街道挂牌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0家,打造示范点5个。其中,三围社区长者服务站采用公建民营运营模式,为长者提供颐养、生活、健康和智慧等四大类服务,让长者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家住九围社区的83岁高龄独居老人钟奶奶“享受”到了在家“一键下单,心愿速达”的便利。钟奶奶在家用小程序下单了陪诊服务。社工快速集结五星级志愿者,全方位、贴心地陪伴钟奶奶就医,顺利地完成了从挂号到各项检查的每一个环节,钟奶奶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记者了解到,“一键下单·心愿速达”困境长者志愿帮扶项目包括生活照料、心理关怀、代办事务、健康管理、家政协助等23项服务,通过“益愿达”小程序点单、志愿者接单的形式,为社区独居、空巢、孤寡等特殊老人提供精准且高质量的服务,困境老人享受服务也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今年以来,航城街道定期巡访关爱辖区49位特殊困难老年人,为41名失能户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过去一年,航城街道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为辖区46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为108户符合标准的家庭申请了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
托育服务创新实践
“幼有善育”举目可见
当幼儿“入园难”“接送难”“看护难”等问题成为困扰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的难题,看航城街道如何破题?
答案就在这里——在泰华梧桐岛产业园工作的陈小姐,工作日9点带着2岁女儿直奔园区4B栋一楼的梧桐岛幼托园——这里并非她的工作单位,而是宝安首家产业园嵌入式社区托育服务点,由航城街道指导、企业全资建设运营。
在梧桐岛幼托园,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洗手。
从2024年开始,航城街道提出在职工集中的工业园区等场所建设托位并开展系列走访调研,对9个社区多个工业园区的产业性质、地理位置、职工需求作初步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航城街道选择高质量人才较为集中、托育需求高的低密度生态产业园区泰华梧桐岛工业园作为试点,推进托育点建设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航城街道泰华梧桐岛幼托园——全区首家开在工业园区的托育服务点已投入运营。托育园塑造“以大自然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陪伴孩子活出自己的各种价值观”理念,开展科学、规范的照护服务和托育管理,为1.5-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服务。工业园区托育点让职工实现“带娃上班”,缓解育儿困境及托育资源紧张局面。
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
破解“两头照顾”难题
在航城街道三围社区,一座嵌在居民楼间的“幸福驿站”,是周边小区老年人和孩子们共同的幸福港湾——社区长者服务站和深业幸福家航城街道托育园同在一栋楼内。
这是航城街道为一站式解决社区养老、托育难题,积极探索建立的老幼共托照护服务的新模式,在三围社区探索性地将长者服务站和普惠性托育园设立在一起,让老幼两代各得其乐又相互陪伴。
“‘老幼共托’可以一站式解决养老和托育难题,大大缓解了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后顾之忧。”李小姐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挽着自己的妈妈深深地感慨道。这种新照护模式令社区居民都十分欣喜,其他社区的居民们也盼着能早点在自家门口落地,“这种模式太好了,方便省心又经济实惠,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和负担。”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据了解,航城街道将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致力于提供“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为满足“一老一小”幸福美好生活,打造了代际融合的服务模式,织密了关爱“一老一小”的服务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