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荟高级中学 高三(10)班 曹曦 指导老师:杨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陈独秀先生的话语犹在耳畔,青春正是播种理想、蓄力生长的季节。正如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吾辈青年当以凌云之志为根,以奋斗之汗为肥,浇灌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
以完善自我为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北大毕业时本可留在繁华都市,却选择扎根西北荒漠。四十余载风沙相伴,她从青丝到白发,不仅熟稔壁画修复技艺,更首创“数字敦煌”工程,让千年瑰宝永驻人间。正如毛姆所言:“人能设定的最伟大的目标,就是自我完善。”这位“敦煌女儿”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理想主义,是把完善自我的每一小步,化作照亮文明的长明灯。我们当如她一般,让知识的犁铧不断深耕心灵的土壤。
以拼搏奋进为翼。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科研团队,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他们敢于拼搏,打造了中国的“太空实验室”,昼夜奋战是他们的常态。其中的总工程师王珂,在手术后带着纱布直接回到岗位上工作。此外,我们还要清楚为了谁而拼搏。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写道:“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他将人民与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证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非一句空话。当我们以拼搏为翼,便能冲破现实的迷雾,触摸理想的星光,中国梦必能在无数青年的拼搏中变为现实。
以永不言弃为光。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00后羽毛球小将李诗沣首战憾负于丹麦名将安赛龙。但这位少年并未沉溺失败,而是将泪水化为汗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这以后他刻苦训练,知不足而奋进,后来在日本公开赛上上演惊天逆转,首次击败了奥运金牌得主排名世界第一的丹麦选手安塞龙。人生如登山,重要的不是登顶那一刻的辉煌,而是向上攀爬时眼里的星光。那些打不倒我们的挫折,终将成为滋养成功的养分。追梦路上,不论是狂风还是暴雨,既然立下了凌云壮志,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了。
“白日何其短,百年苦易满。”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陈祥榕18岁奔赴卫国戍边的战场,钱学森28岁归国研制“两弹一星”,黄文秀30岁投身脱贫攻坚,他们都是青春与理想的双向奔赴。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以完善自我为犁,以拼搏奋进为鞭,以永不言弃为种,在青春的沃野上播撒希望。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必将在时代的画卷上,绽放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花!
点评
本文开篇引用陈独秀和李贺的名句,瞬间点燃青春斗志,接着用三个清晰的分论点——“完善自我”“拼搏奋进”“永不言弃”,把“凌云壮志”拆解成可落地的行动指南。例子选得很好,语言也很生动,既有文采又不矫情,接地气的同时也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