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 初一(2)班 陈锦彤 指导老师:闫玙
在老式樟木书架上,褪成胭脂色的红丝绒托着一枚勋章。勋章的样子不算起眼,红色的带子下缀着一颗五角星,贝壳纹诉说着岁月的印记。风掠过林梢,窗外枝丫疯长,勋章绶带轻颤。
梦回幼年时的那个夏夜,檀木香穿过沿街红墙青瓦,细碎的月光踏着檀香。爷爷指腹摩挲着勋章凹陷的纹理,留下深邃的印记。“印记是器物的年轮,刻着来时的路。”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觉这枚勋章冰冷而神秘,却不知它的残缺口揣着一粒星汉。
爷爷年轻时,怀揣着曾祖父的遗愿,穿上绿色的军装,一路北上来到了部队,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1975年11月,他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曾经好奇地问爷爷:“这枚勋章有什么用呀?”
爷爷皲裂的手指轻轻地拂过勋章的边缘,眼神深邃而坚定。“你现在还小,还不懂。这可是军人的骄傲。”爷爷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每当他说起这句话,眼神总是格外明亮,勋章上的五角星在他眼中燃烧,仿佛能照亮整个房间。
小时候,我总爱踮起脚尖,触碰它的表面,仿佛能触到爷爷年轻时的热血。那些在课本上读到的英雄故事,黄继光不畏生死,以自己的生命抵挡枪口;邱少云意志坚定,烈火焚身仍纹丝不动;董存瑞英勇顽强,舍身炸碉堡,似乎都在这枚勋章里找到了注脚。惊鸿一瞥,贝壳摇曳着珠光,炖香了时光。
后来,爸爸告诉我,那是爷爷参加唐山地震救援荣获的立功纪念勋章。唐山大地震那年盛夏,酷暑蒸腾,阴雨连绵,疫情肆虐。在部队的爷爷闻讯,义无反顾冲向废墟。残垣断壁间,他紧握听诊器,屏息凝神,在瓦砾缝隙里艰难穿行,只为搜寻每一丝微弱的生息。
“我们的安逸,都是建立在他人忍辱负重之上。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得意忘形。”
爷爷的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红星杨,红心扬。
父亲年轻时也曾梦想穿上军装,延续爷爷的荣耀。然而,一次疏忽让他失去了参军的机会。后来,爷爷将那枚勋章交给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军装穿不上没关系,但军人的精神不能丢。”父亲后来成为一名党员,继续践行着爷爷的奉献精神。
去年,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当我穿上志愿者马甲发放蔬果时,我仿佛触摸到了爷爷当年的心跳。一只满是老茧的手拍着我的肩膀,与我的心跳声共鸣。那是勋章赋予我的第二颗心脏。窗外的梅香如同旧梦悠然,宛转流长。
如今,那枚勋章依然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却像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我成长的路。每当我感到迷茫或疲惫时,总会站在它面前,凝视那抹红。
开学初,我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展示了这枚勋章的图片,与同学们分享了爷爷的故事。老师感慨地说:“语文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更是我们身边鲜活的故事。”
点评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如爷爷的军旅故事、父亲的遗憾与传承、自己的志愿经历,展现了红色精神的延续。全文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