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李俊达:40年“医”路守护生命 与特区共写“镜”彩

2025-07-28 07:44 来源:宝安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甘峰 文/图


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60多岁的李俊达主任每天准时出现在诊室。他手中那根纤细的内镜,既能精准探查胃肠道的细微病变,也能在危急时刻成为挽救生命的“利器”。从军医到地方专家,40年医路里,他不仅用医术治愈了无数患者,更见证并参与了深圳消化内镜技术从起步到精进的全过程,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医疗发展的生动注脚。


李俊达。


军医生涯练硬功 打磨内镜技术筑牢根基


1980年,来自农村的李俊达考入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回忆起学医的初衷,他坦言:“当年农村缺医少药,乡亲们有病常常熬到很重才去医院。那时我就想,如果能学医,或许能帮到他们。”


军校的严格训练塑造了李俊达坚韧的性格和极强的自律性。“部队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无论顺境逆境,都要自觉主动做好分内之事。”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从医生涯的精神底色。


1985年毕业后,他留校进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师从我国消化病学泰斗周殿元教授和张万岱教授。周殿元教授治学严谨,消化内镜技术精湛,其大家风范深深影响着初入医路的李俊达。“那时南方医院接收的都是省内外的疑难危重患者,跟着前辈们每天查房、做内镜,像海绵吸水一样学本事。”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反复练习内镜操作,从基础检查到复杂治疗,技术日益精湛,也打定主意要把这门技术做一辈子。15年的军医生涯,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础,更锤炼出担当精神。


2000年,李俊达转业到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开启了与深圳经济特区共成长的历程。当时深圳的消化内镜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现在能在内镜下解决的问题,那时都得开腹做手术,患者痛苦大、恢复慢。”看着患者期盼的眼神,他暗下决心要补上这块短板。白天接诊,晚上查阅文献,周末钻研技术,他一步步攻克难关,开展了许多项内镜检查治疗新技术。


退休再出发 建起基层优质内镜中心


2023年退休后,李俊达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来到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筹建新的消化内镜中心。“当时这里只有几间旧诊室,设备陈旧,仅能开展基础检查,内镜手术项目几乎空白。”他二话不说接下任务,“突然闲下来反而觉得可惜,自己一身技术还能为更多人服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当时的福永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设备陈旧,仅能开展基础检查,内镜手术项目几乎空白。李俊达从零开始,亲自培训团队、引进先进设备、优化流程。


2025年6月,全新的消化内镜中心正式启用:8个现代化诊疗间、高精尖设备、AI质控系统……年诊疗能力可达5万例,实现了从“检查室”到“综合治疗中心”的跨越。


如今,中心不仅能开展常规胃肠镜检查,还涉足超声内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子镜等高难度领域,甚至能通过内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保住患者的阑尾。家住福永街道的11岁男孩小武就是受益者,术后腹痛立刻消失,第二天就重返校园。


“现在患者不用转院了,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的服务。”福永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青年医生黄明沂自豪地说。这个中心的建成也是宝安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李俊达常跟团队说:“技术精进是为了能治更多的病,服务优化是让患者少跑路。”


危急时刻显身手 内镜下的“生命守护者”


除了常规治疗,李俊达还以处理危急疑难病例著称。2024年春节前,一位误吞剪刀和打火机的患者被紧急送入福永人民医院急诊科。剪刀锋利,打火机可能因胃酸腐蚀泄漏,随时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或胃穿孔。李俊达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在内镜下巧妙取出了3个打火机和1把剪刀,避免了开腹手术的风险。


李俊达为患者进行手术。


类似的案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一位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生命垂危,家属甚至开始准备后事。李俊达通过内镜止血,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家属从北京请来的专家赶到深圳会诊后,对他的技术赞不绝口:“这是最正确的治疗方案!”


还有一位湖北患者,因食管癌侵犯气管形成瘘道,呼吸功能几近崩溃。李俊达在内镜下放置全覆膜支架,封住瘘道,患者呼吸立刻恢复。这位患者从此将他视为救命恩人,无论大病小痛,都要专程到福永人民医院找他。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显著优势。李俊达形象地比喻:“外科腹腔镜是微创,而内镜技术是‘超级微创’。”他带领团队开展的经口隧道内镜下肿瘤摘除术、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术等新技术,让许多患者免除了开胸、开腹的痛苦。


东北的刘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因食管肿瘤被当地医院建议开胸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刘先生辗转找到李俊达后,团队通过内镜成功摘除了肿瘤,术后5天便康复出院。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深圳福田的郑阿姨胃部4厘米肿瘤通过内镜切除,深圳宝安的黄先生肠道肿瘤内镜手术后痊愈……李俊达用精湛的技术证明,许多疾病无需“大开刀”也能治愈。


“镜”无止境 被患者信任的“内镜人生”


从医40年,李俊达对医学的热爱丝毫未减。他常说:“看到患者康复,比什么都开心。”这种快乐源于他对技术的追求,更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他至今保持着一个习惯:遇到复杂病例,一定要查阅最新文献,与临床多学科交流,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方案万无一失。


“江山代有才人出,医学进步太快了,稍不学习就会落伍。”尽管已是业内权威,他依然保持谦逊,虚心学习各种新的理念,对于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他率先引进内镜肠道准备AI智能系统,全流程为患者提供服务。在他的带领下,福永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不仅成为区域医疗新高地,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谈及福永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今后发展,李俊达目光坚定:“希望将中心打造成深圳西部的一张靓丽名片,让更多辖区百姓受益。”他告诉记者,内镜技术未来进一步发展,将会更细的管道、更精准的操作、更广泛的应用。“内镜技术发展很快,相信不久之后,像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这类以往只能做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也能通过消化内镜技术轻松完成。”


李俊达的故事,是一位医者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一位仁者对生命的深情守护。从军医到地方专家,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他始终坚守初心,用一根内镜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在福永人民医院,这位“内镜高手”继续书写着他的传奇,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