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柳 通讯员 邱穗君 文/图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如何让残疾人不被落下,共享科技红利?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宝安区残联”)下设的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联合助残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数据标注”技能优岗定培项目,利用科技资源帮助残疾人跨越就业障碍。截至7月,已有11位宝安残友通过该项目实现了上岗就业。
学员在进行数据标注工作。
跨越门槛
科技岗位带来新希望
“以前找工作,很多企业明确表示不招听力障碍的,也有些说招,但面试后就改口了。愿意提供给我们的岗位大多是工厂里的,办公室文职类的机会非常少。”听障学员张欣的讲述,道出了许多残疾人求职时面临的普遍困境。传统就业市场的无形门槛,曾让像她这样的残疾人屡屡碰壁。
转机出现在宝安区残联发布的数据标注项目招募信息上。这份主要依靠电脑操作、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科技类工作,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是在‘宝安残联’微信公众号看到这个项目的,”张欣说,“参加课程让我了解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感觉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新认识。”科技赋能,首先点燃的是希望。
技能习得
专注与毅力是通行证
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基础环节,需要耐心、细致和一定的规则理解能力。项目课程设计注重“零基础入门”和实操性,通过线上视频教程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细致教学。
对于手部协调存在困难的于明明来说,学习过程相对顺利。“学习数据标注的时候基本没遇到太大困难,考试也还算简单。”于明明分享道。他的经历证明,只要提供适配的学习方式和环境,残疾人完全能够掌握这门与科技前沿接轨的技能。
带来希望
稳定就业实现价值与融入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就业。目前,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首批学员如张欣、于明明、赵清等已成功上岗,成为“数据标注师”。这份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融入团队、贡献社会的归属感。
赵清在学习期间曾面临“时间紧、任务量大”的挑战,这促使他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不断提升业务熟练度。在基地的支持下,他能够专注于工作:“通过学习和工作,我感觉自己更有价值,生活也更加规律充实了。”
张欣、于明明、赵清的转变,是宝安区残联数据标注项目成效的缩影。“这不仅仅是一门技能培训,更是一次利用科技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有益探索,”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负责人表示,“它证明了残疾人群体在数字经济领域拥有巨大潜力,关键在于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
数据标注工作所需的专注、细致,恰恰是许多残疾人的优势所在。宝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打造的无障碍环境和互助氛围,则为他们的稳定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需要海量精准数据支撑时,残疾人朋友正凭借新掌握的技能,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指尖,不仅标注着数据,更在“标注”着自立自强、充满希望的未来。
(注:本文所提到的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