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三、二、一,砰!”随着一份大礼盒的开启,水围新村、上围艺术村、大和社工村、茜坑老村等七个儿童友好城中村跃然而出,这是龙华区为辖区儿童精心准备的礼物。从今年6月1日开始,孩子们的暑假,没有补习班的“车轮战”,也没有电子产品的“屏幕依赖”,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由城市精心策划的“儿童友好”盛宴。
近年来,龙华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这一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儿童友好”为锚点,探索出一条从社区到城中村、从空间到制度、从阅读到治理的“全龄友好”路径。今夏,随着“儿童友好社区”全面覆盖、“城中村集群”迭代升级、“儿童议事会”深度赋能、“阅读品牌”浸润成长,龙华正以一座城的温度,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过暑假”的深圳样本。
孩子们在茜坑老村“半亩田园”认识蔬菜。
儿童友好社区
91.3%覆盖率背后的“微观革命”
“以前暑假,孩子只能在楼下小广场玩滑梯,现在社区里有‘童阅馆’‘自然教室’,甚至还能参加‘小小建筑师’工作坊。”家住龙华街道景华新村的王先生感叹,社区的变化肉眼可见。今年6月,龙华街道景龙社区景华新村成功获评龙华区首批“儿童友好城中村”。从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到如今荣膺示范点,景龙社区始终践行“一米高度看世界”的视角,以系统规划和精细改造,精心编织起一个涵盖空间、服务、参与的多维儿童成长生态圈。
2024年,龙华区41个社区通过市级儿童友好社区评审,覆盖率达91.3%。这一数字背后,是一场“从一米高度看世界”的微观革命。
在龙华区妇联的统筹下,每个友好社区都建立了“儿童需求清单”——通过问卷、议事会、手绘地图等方式,孩子们亲手标注出“想玩的地方”“害怕的路段”“需要遮阴的树下”。这些稚嫩的笔迹,最终转化为社区改造的“施工图”:樟溪社区盘活闲置场地打造公益儿童阅读馆。“公益阅读馆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空间,还能促进邻里和谐。”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景华新村正努力蜕变成一个集教育启迪、文化滋养、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童话城堡”,用童真的色彩,绘就一个充满活力的友好家园。大浪街道同胜社区推出“暑假自然探险营”,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家,用黏土复刻城中村老建筑。黎嘉昊、孙圣晶等六位儿童友好城中村推荐官依次向观众讲述“我的村,我的家”的变化。
“社区不是成人世界的缩小版,而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座城’。”龙华区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暑期,全区63个社区将联动推出“童梦夏令营”,涵盖科学实验、非遗手工、职业体验等200余场活动,“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拥有‘15分钟快乐圈’。”龙华区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
青少年游览深圳民法公园。
儿童友好城中村集群
从“水围样板”到“一五一十”生态圈
“暑假不用去远方,我的村就是迪士尼乐园!”8岁的阿杰是龙华区大浪街道水围新村的“原住民”,他口中的“迪士尼”,其实是村里一条700米的“彩虹步道”——步道串联起“海盗船沙坑”“糖果屋书屋”“植物迷宫”等七大主题岛屿,每一步都踩着童话的节拍。
2021年,水围新村作为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试点,从“安全隐患多、活动空间少”的典型城中村,蜕变为“儿童成长乐园”。2025年,龙华区将这一经验升级为“一五一十”模式——以“引领、安全、参与、自然、服务”五维筑基,细化出“十有”措施(政策环境、安全保障、空间规划等十个方面),并首批打造7个示范村:水围新村的“彩虹步道”、上围艺术村的“涂鸦墙”、大和社工村的“四色课堂”……形成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集群”。
暑假期间,这些城中村化身“没有围墙的夏令营”:茜坑老村的“半亩田园”里,孩子们跟爷爷学种菜,用茄子蒂做印章;景华新村的5000册绘本馆推出“图书漂流计划”,一本《昆虫记》从城中村流动到CBD写字楼,再由白领亲子送返;宝山新村的“老屋工坊”中,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用瓦片烧制“迷你甲骨文”。
“城中村曾是城市治理的痛点,现在成了儿童友好的亮点。”深圳市妇儿工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华经验已纳入《深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未来三年将复制推广至全市200余个城中村。
儿童议事会
从“被管理”到“共治理”的龙华模式
“我建议在篮球场旁边加装饮水机和遮阴棚!”7月20日,龙华区第三届儿童议事会暑期专场在民治街道红山社区举行,11岁的“议事员”小林带着调研报告走上台。她的提案,来自对社区100名儿童的问卷调查——这份稚嫩的提案,两周后就被社区纳入“微改造”计划。
龙华区儿童议事会成立于2018年,是全国首个区级儿童议事会。2025年,议事会完成换届,新增30名“城中村专员”,专门聚焦城中村儿童需求。暑假期间,议事会推出“我的村,我的家”调研行动。水围新村的“议事员”发现,80%的同龄人对“电动车乱停放”感到害怕,于是设计了“儿童安全步道”模型;大和社工村的孩子们提出,希望用废弃轮胎做秋千,社工村“两委”立即组织志愿者实现;全国首创深港澳儿童议事会的300余名报名者中,30名儿童代表将赴港参加“大湾区儿童城市观察营”,共议“跨城友好”。
“儿童议事会不是‘过家家’,而是真实参与公共事务。”龙华区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议事会提出的“增设社区母婴室”等12项建议被采纳,落实率达75%。2024年,龙华区创新“同题共议”机制,龙华区儿童议事会以“一米空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主题,组织30名儿童代表以水围新村为调研样本,通过8场沉浸式议事活动,结合“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的改造原则,提出模块化功能分区、全年龄段设施配置等创新设计,形成6套涵盖生活、学习、休闲场景的创新方案,为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注入鲜活智慧。
水围儿童友好城中村彩虹步道。
儿童阅读
从“一本书”到“一座城”的文化认同
“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因为他想保护陈塘关的百姓。”近日,绘本名师“老墨叔叔”用声音演绎《哪吒闹海》。
阅读,是龙华儿童友好的“灵魂工程”。杜兴建,孩子们熟知的“绘本老爸阿渡”。参与进基层活动第一年,在观湖简阅书吧,杜兴建遇到了麦麦母子。“一个原本‘少言寡语’的一年级男孩,连续参加我的七场绘本故事活动后,重新变得活泼开朗。”杜兴建说。
从简约书吧到散布在各个角落里的城市书房,从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邻读书室到各大书店,整个夏天这里都是孩子们度假的免费好去处。
从2024年的3.79万册图书、42场阅读活动,到2025年“牵牛花故事会”的五大主题(爱国教育、安全意识、财商启蒙、传统文化、时间管理),服务惠及1091户家庭。阅读已不仅仅是“看书”,而是“用故事重建社区关系”。六年来,龙华区以40名阅读领航人,401场阅读指导活动,11万余册优质童书在儿童阅读推广上不断深耕,以阅读之夜、草坪读书会塑造“童阅”儿童阅读品牌,让13.1万名儿童成长满载书香,以儿童阅读带动全民阅读,共建阅读之城。
作为全市最早启动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行政区之一,龙华区经过多年的深耕,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获评全市唯一的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区:拓展12类儿童友好空间,建成省、市、区儿童友好基地163个;建成全国首家妇女儿童主题健康体验馆、全省首家生命关爱中心、全市首个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龙华区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守护儿童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