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通讯员 丁超 文/图
当新能源汽车驶入千家万户,寻找“能量补给站”成为车主们的新日常。那些停车场正悄然经历一场“大整容”,化身便捷、高效、舒适的充美超充站,成为点亮城市出行的新地标。
超充站成为公园休闲体验的延伸。
旧城区的“超充驿站”
夏夜,在深圳大宝路的一棵榕树下,网约车司机李师傅正惬意地享受着片刻清凉。他的旁边,是焕然一新的大宝路充美超充站。
“这里环境好,充电速度快,还能顺便洗个车,特别方便!”李师傅表示,短短两个月,一场蜕变在此发生。在深圳大力建设“超充之城”的背景下,中建科工智慧停车公司将闲置停车场升级成为集停车、充/放电、洗车、休憩功能于一体的“光储充放”智能超充站。
超充站配置的充美超充桩最大输出功率为600kW,最快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超充站还配备了中建科工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60kW V2G充放电桩和215kWh储能柜。项目运营负责人娄利伟介绍,在今年夏天,“超充站积极参与2025年车网互动规模化反向放电首次示范活动,总放电量突破7000度,助力深圳平衡电力供需,保障电力供应。”
在这里,充电不再是单调的等待,而是一站式便捷服务。6个自助洗车厅,可以为车辆“洗澡”;空调休息室里,热水不间断供应;无人便利店内,超多商品可选;超充站还配备了24小时值守的工作人员,随时准备为车主排忧解难。
市中心的“能量绿洲”
在武汉繁华的中央商务区,一座融合科技与美学的大型超充站美丽绽放。抬头望去,近400平方米光伏顶棚“晒着太阳”发电,65个充电终端“智能柔性”匹配充电功率,智慧储能柜“夜蓄昼放”玩转电量循环……
项目负责人刘杰介绍,“这座‘能源服务综合体’的前身,是一座功能单一、体验不佳的露天停车场。中建科工智慧停车公司采用‘光储充放检’一体化解决方案,赋予其新生。”光伏顶棚与储能柜联合组成“绿电循环系统”,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吨,年均可为3600余辆车次提供清洁电能。
明亮的空调休息室、便捷的无人便利店、干净的卫生间、飘香的餐饮店……24小时开放的这里,不仅是车辆补充能量的超充站,更是都市奔忙人群短暂停泊的温暖港湾。
公园里的“自然充电站”
为解决重庆绿园公园及周边充电难问题,中建科工在原停车场的基础上,增设了8台600kW充美液冷超充桩、20台250kW快充桩和3台7kW慢充桩等产品,满足群众的多元充电需求。
超充站采用清新的蓝色调,标识清晰,布局疏朗,与公园绿植相映成趣。墙上饰有绿植涂鸦,配上简约的休息长凳,让“能量补给”的过程本身,也成为公园休闲体验的延伸,带给车主轻松、舒适的充电体验。
从废旧车场到“超充驿站”,从老旧车位到“能量绿洲”,从公园空地到“自然充电站”……一根根智慧超充桩正悄然立起,一个个沉睡的“边角料”空间正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