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徐超凡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脊髓动静脉畸形出血,将青春飞扬的大学生小谢拖入深渊。24岁的她历经1167天的艰难求生,依赖冰冷的呼吸机维持每一次呼吸。近日,在光明区人民医院一项前沿神经调控技术的助力下,她终于挣脱了呼吸机的束缚,转入普通病房,迈出了生命重建的关键一步。
三年前,疾病如雷霆般击碎了小谢的生活,颈髓严重损伤造成高位截瘫,头部以下运动能力丧失,更残酷的是连自主呼吸能力也被剥夺。气管切开后,呼吸机成为她维系生命的唯一通道。辗转多家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的漫长时光里,反复的肺部感染、褥疮如同一次次生死考验,“脱机”自主呼吸更是医生眼中不敢轻试的挑战。“我常在深夜惊醒,害怕机器停转。”小谢回忆道,“那时能自己喘上一口气,就是最大的奢望。”
今年,光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康复科团队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夏小雨教授团队,为小谢实施了前沿的脊髓电刺激术(SCS)。这项微创可逆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椎管硬脊膜外腔精准植入电极,释放特定电脉冲激活休眠的神经通路,直指“神经功能重塑”的核心。
经过精细调控与康复训练,小谢逐步摆脱对呼吸机的依赖。“当第一次不靠机器自己深吸一口气时,眼泪根本止不住……”小谢动情地说,“原来自由呼吸的感觉如此幸福。”
如今转入普通病房的小谢,每天得以摆脱呼吸机束缚数小时,自由投入康复训练。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一次生命的重启。“过去只求活着就好,现在我想重新学会生活。”床头的家人寄语“岁岁无虞,常乐长安”是她前行的温暖力量。尽管未来康复之路依然漫长,但能够用自己的肺自由呼吸,已是这场生命之役中最为珍贵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