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八(3)班 林毓圳 指导老师:严宇寒
我曾两次站在深圳湾畔,看同一片海,却像踏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第一次来时,满心想着碧波连天的景象。可眼前只有退潮后的荒凉:大片黢黑的礁石裸露着,像大地未愈的伤口。天色灰蒙蒙压在海面上,风里裹着浓重的鱼腥味,岸边散落着被潮水遗弃的死鱼。这与我想象中的海天壮阔相去甚远,心头不禁涌起难言的失落,我转身离去,像逃离一个失信的诺言。
暮春时节重访,心中仍带着疏离。暮色渐沉时,朋友执意拉我走上蜿蜒的木栈道。当我穿过最后一片红树林——豁然洞开!先前荒芜的滩涂,竟被漫天熔金的暮色温柔覆盖。
苍穹仿佛被点燃了。夕阳如一枚烧透的赤金火球,悍然挣裂厚重云层的禁锢。漫天云霞瞬间沸腾翻滚,化作奔涌的熔岩之河——橘红是沸腾的钢水,鎏金是飞溅的星辰,绛紫是冷却的烙印,它们在天际肆意泼洒、碰撞、交融。这辉煌的光芒重重砸向海面,浩瀚水域顿时化作沸腾的金汤,亿万跳跃的光点如碎钻迸射,又似银河倾覆,在墨蓝的绒布上疯狂跃动、流淌。细浪温柔拍岸的絮语,此刻成了天地间唯一镇定的心跳。
赤足站在微凉的沙滩上,海水漫过脚踝。海风带着清冽的咸涩拂过面颊,心渐渐沉静下来,仿佛要融进这片温柔的暮色里。蹲下身,才惊觉退潮的沙地竟是个热闹的小世界:指甲盖大的沙蟹慌张地钻进洞穴,几只白鹭如雕塑般立在浅水中,长喙倏地刺入水面,溅起一串水晶般透亮的水珠。
凝望最后一缕霞光沉入墨蓝的海底,老子的箴言蓦然浮现心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世间至美的景象,原来都蕴藏在沉默的表象之下。初来时,我只因触目的荒芜便匆匆定论,却不知只需穿过那片看似寻常的红树林,便能撞见暮色最辉煌的燃烧。恰似至美的乐音藏于寂静,至宏的气象化于无形,它们只对肯跋涉的探求者显露真容。
从此,当潮水退去,我总会走向滩涂更深处。因我已知晓:万物最珍贵的馈赠,往往半掩于苍茫。
编辑点评
文章气象开阔,意象层层推进,通过前后两次观海的对比,不仅构建了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也折射出小作者心境的成长与认知的深化。语言尤为精彩,第二次观海时对夕阳、云霞与海面的描绘极具画面感和诗意美。整篇文章构思巧妙、文字洗练,是情景交融、意蕴丰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