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教研 | 关于开展中学生阅读写作课的若干思考

2025-08-23 08:38 来源:宝安湾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欧阳德彬

 

f67ea4cc-8667-49c6-8dbb-c74d30b728c0.jpg.2.jpeg

阅读写作课警惕迷信AI

有段时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AI,似乎不谈论几句,自己就落后于时代了,似乎马上就被时代抛弃了,这何尝不是人心浮躁的表征。在中学教育领域,也冒出了用AI做课件,用AI批改作文,用AI解题等现象。但是,AI这一工具介入阅读写作课真的能提升教育水平吗?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来说,依赖AI是不是弊大于利呢?在所谓的“AI时代”,一些人沉溺于短视频,大脑“信息过量”,逐渐丧失了完整阅读一本书的能力,甚至没有耐心欣赏一部完整的电影。如果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阅读一些经典的科幻小说,就会发现,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幻作家们就已经在探讨AI会不会代替人类等论题了。当下所谓的“新话题”,不过是些“老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沉迷于此,徒增焦虑罢了。

我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并无捷径可走,逐字逐句地阅读纸质书依然是最佳选项。试想一下,一位中学生要了解一本书,首先用AI生成了一个内容梗概,看完内容梗概他还会从头到尾耐心阅读那本书吗?而真正阅读一本书,充分汲取一本书的营养,才能获得最大的教益,最笨最原始的方式或许正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不可否认,一些AI工具确实给人类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AI只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只具备工具理性,不具备人性,不能溢出工具的范围反客为主。中学生乃至成年人可以借助AI搜寻资料,但不能将AI生成的文字直接纳入自己的文章。最近,一些“作家”借助AI(写作辅助软件)“创作”文学作品,将数据库中的文学经典佳句直接纳入或稍作改编便据为己有,便构成了抄袭。中学生假期时间完成的作文,有很多明显是AI生成的文本,文字中的AI味越来越浓,这显然并非好事。每年的中高考之后,用AI写中高考作文蔚然成风,人们发现,使用不同AI工具生成的作文同质化严重,面目雷同,根本不是家长们和语文老师们所期待的有生命温度、有文学灵气、有人文关怀的鲜活文字。显然,人类过度依赖某种工具甚至迷信某种工具会被工具所异化,从而丧失人的主体性。

当所有的教师都使用AI生成的雷同课件的时候,那是一场教育领域的劫难。我认为,把学生当人,个体的人,做好培养人的工作,按照几千年来凝结而成的经典的教育学理论来指导行动,放眼长远,而非紧跟一时的时髦,才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理性的选择。亟待解决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单纯依靠训斥维持纪律,或者把各种未经时间考验的AI工具引入课堂。当下中学生群体中有一个流行词语——人机,指的是缺乏感情和个性,行为举止像机器的某类人,当然,是个贬义词。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成就人,还是训练人机?这是每一位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阅读疆域的不断拓展

在课外阅读课教学实践中,偶尔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反映自己的课外书被班主任没收了,甚至是在自习课或班空期间被没收的。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甚至会打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班主任的理由是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殊不知阅读课外书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有的班主任会说学生读的是不应该读的“坏书”,但是对哪些书该读那些书不该读又没有标准,自身又非专业人士,亦无读书习惯,甚至只允许学生读考试要考的书。在深圳市教育局大力倡导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行“每周半天阅读计划”(每周抽出半天专门阅读课外书)的语境下,一些教师依然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显然不合时宜。

我认为,读书无禁区,凡是我国大陆正规出版物,皆可阅读。有过出版经历的人都知道,我国虽没有图书分级,但是每本书的出版,都经历了多重的甚至严苛的内容审查,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允许公民阅读。有些教师或家长担心某些书中个别段落的“不健康描写”,其实大可不必,一是中学生处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温室中,终究要面对真实的复杂的现实世界;二是通过阅读国家正规出版的书籍了解两性关系比通过乱七八糟的网络资源了解要“健康”得多。因此,适当放宽可阅读范围,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那类书,进而有利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穿插写作课教学

将所谓的写作技巧罗列出来展示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意义不大。一种写作技巧在特定的文本中才能发挥作用。这就如同灵魂不能脱离肉体一样。中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上学了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基本的写作技巧,但仅仅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懂得赏析文本的同时还得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并经常有意识地观摩经典文本的写法,才能逐渐地将这些写作手法从“认识”升格为“应用”。

我认为,结合经典小说,在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兼及一些相应的写作技巧,才有意义,也较容易被学生接受,毕竟人类具有爱听故事的本能。在讲故事的同时酌情穿插一些写作技巧,润物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获得文学的熏陶和滋养,进而培养阅读写作兴趣,才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

阅读写作课的专题性与系统性

阅读写作课最好划分为若干专题进行,增强系统性和覆盖面。例如,本学期为科幻小说专题,教师紧密围绕科幻小说引导学生阅读,深耕这一主题。青少年时代,应该大量摄入经典文学作品,因此,开展科幻小说阅读也应选择《三体》《索拉里斯星》等中外经典科幻小说作品。中学生如果一开始接触的科幻小说就是经典,那么,他们的阅读趣味就会很高,也会逐渐形成分辨杰作与拙劣之作的眼光,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相应地,部分学生在阅读科幻小说的基础上,会自觉地尝试写作科幻小说。这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习作甚至是写作念头进行鼓励和引导,强化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涌现出的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可推荐至报刊发表,或推荐参加相应的文学赛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科幻小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合文本,其中涵盖文学、哲学、科学等跨学科知识。阅读科幻小说,除了增进对科学的热爱,还可以培养人文气质。如果说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外壳和血肉,那么,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则是科幻小说的骨架和灵魂。以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为例,表面上是科学家们到索拉里斯星进行科学考察,内里探讨的却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比如人如何定义自身,存在还是毁灭等哲学问题。当然,科幻小说再硬核,依然是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依然蕴含着常见的叙事技巧和写作手法,依然是语文学习的有效补充。因此,中学生阅读科幻小说,不仅可以增强文学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成绩,还可以带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阅读写作课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对于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性。比如,开展科幻小说专题的阅读与写作,首先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的经典科幻小说,这对被大量课时和批改作业等教学事务占据了几乎全部时间的中学教师来说,十分困难。但是,敢于接受这一挑战,教学相长,势必会实现自我提升。对于教师来说,跟学生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