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晶 通讯员 赖薇 廖颖茹 江宝凤 文/图
在航城街道黄田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墙上挂满了锦旗:“思民生、解民难、做实事、暖民心”“情系社区办实事用心调解暖人心”……这是深圳首个社区级“多元调处暨诉讼服务工作站”,也是航城街道不断探索多元调处模式,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的生动实践。
带动辖区青年力量参与,促进调解力量持续积累。
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航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共筑“诉源治理”新格局,实现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增强调解结果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有效降低群众诉讼成本,并将优质司法服务延伸至社区末梢,打造出航城街道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元调处工作样板。
党建引领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矛盾不出家门,难题不出社区。近年来,宝安区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航城街道先行一步,联合多方力量,在黄田社区建立起“调解中心”与“诉讼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多元调处诉服站,后升级为航城街道群众诉求服务中心黄田分站(以下简称“黄田诉服站”)。
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黄田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创新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专业调解队伍等核心思路,在全市首创“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诉讼立案指引”一体化工作模式,并成立黄田诉服站党支部,切实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实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记者了解到,黄田诉服站实行定岗、定责、定员管理,常设6名调解志愿者,将培训合格的志愿者纳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积极与西乡法庭、社区工作站和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对接,保障1名法庭法官与2名派驻调解员实时在线支持,通过远程协作方式为居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调解服务,真正实现诉讼服务端口前移、资源下沉。此外,针对调解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群众法治需求,黄田诉服站积极推动普法“五进”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覆盖近千人次。
凝聚多元智慧
提升诉前调解效能
今年4月,黄田社区一汽车维修店送修车辆被顶楼建筑物脱落砸中,涉及赔偿问题,双方来到黄田诉服站寻求调解。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协商一致,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最终满意而归。
调解员是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如何打造既专业权威又贴近群众、汇聚人气的基层调解队伍?黄田诉服站创新实施“三员护航”机制,整合组建了金牌调解员、特约调解员和社区调解员三支力量,共同构成多元协同的纠纷调解“智囊团”,既善于安抚情绪,又能够融情、理、法于一体,快速精准定位矛盾核心,厘清关系、定分止争。
黄田诉服站常设金牌调解员2名,由调解成功率高、满意度好的专业人士组成,其中包括退休法官等有法律背景的志愿者,擅长处理重大疑难纠纷,为诉服站提供专业支撑。特约调解员近40名,均是来自建筑、汽车、医疗等多个行业的精英和专家,依托线上平台提供实时行业咨询,确保“纠纷不隔夜、矛盾不上交、案件不转场”。社区调解员12名,由社区调解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等组成,熟悉社情民意、善处理家长里短,更容易与当事人建立信任、缓和矛盾。三类调解员协同配合,实现了专业力量与属地优势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调解的效率与公信力。
创新“五止”工作法
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
黄田诉服站将多元调处前移至社区,依托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创新“五止”工作法,以“去行政化”方式真正实现“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自己解决”。
“首先是宣传教育,止矛盾于未发。”黄田诉服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合同纠纷、小产权房、工伤赔偿、遗产继承、租赁纠纷、民间借贷、相邻权等常见问题的普法宣传与典型案例引导,帮助群众规范自身行为,从源头预防矛盾产生。排查预防,止矛盾于即发,依托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网格员上门等多种方式,及时捕捉民生“弱信号”,及早干预,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元联调,止矛盾于始发,通过积极联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乡贤、商会等,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强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力争将矛盾止于萌芽。司法确认,止矛盾于终端,实行调解与司法确认一体化流程,确保达成调解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实现“调结事了”,巩固调解成果。同时,还加强诉讼服务指引,提供网上立案指导、诉状代书、法律援助申请引导等服务,延伸司法援助触角,引导群众理性、依法表达诉求。
坚持“三带”“三参”
推动调解工作薪火相传
为充分发挥黄田诉服站的前置防线作用,保障诉前调解可持续运行,黄田诉服站积极推行“三带三参”机制,促进调解力量持续积累。
带动青年参与,培育调解后备力量。累计组织辖区青年志愿者760人次利用寒暑假参与调解实践,总服务时长3040小时,助力青年成长为社会治理与调解领域的“专家”,使诉服站成为法律调解人才的孵化工作室。带动部门参与,延伸基层服务链条。推动市、区、街道三级10余个机关部门近20名志愿者,利用夜间、周末及节假日参与调解,践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有效发挥机关志愿者在团结群众、权益维护和服务基层中的作用。带动当事人参与,促进纠纷转化与共识凝聚。引导近30名曾被调解的当事人加入基层治理,转化为新志愿者,提升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首选率。
黄田诉服站自2021年成立以来,共接待当事人案件咨询17039宗,受理调解案件1958宗,调解成功1765宗,司法确认165宗,引导当事人成功立案1124宗,收到锦旗56面;获评宝安区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示范项目,入选深圳市第十届南都街坊口碑“民生微实事二十强”,吸引不少居民前来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