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湾外国语学校 杨斌
一、真题与范文:一把尺丈量写作维度
原题聚焦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用在了哪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命题本质:时间去向是生命的拓印,无声定义着人的价值层次。
下水示范
以时间之尺,量人生优劣
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24小时,却让生命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图景。有人将时光镌刻成永恒的丰碑,有人却任其流逝如指间风沙。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置于何处。只有把时间用在合理的地方,人生才更有意义。
于个人成长而言,时间是无声的见证者,它见证着人的自律与进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董仲舒青少年时“目不窥园”,终日“闭户垂帷”,专心致志读书,多年来连家中的后花园都没去游玩过,后来成为了西汉著名的思想家。17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与时间抢跑,苦练水花消失术,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还有谷爱凌,她合理规划时间,不仅在体育赛事中屡创佳绩,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他们并非拥有过人的天赋,而是懂得将时间转化为成长的阶梯。成功者均是以时间为墨,以努力为笔,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才能通过时间对个人成长的检验。
在亲情关系中,时间是温柔的试金石,它检验着人的情义与责任。“苏洵陪读”“傅雷家书”感动和启迪了无数人,而江梦南的成长故事亦让人动容。江梦南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她的父母没有选择放弃,他们深知时间节点的宝贵,争分夺秒地为女儿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条件,帮助她练习唇语,学习知识,进行康复训练,直到她考取了“医学博士后”,终于完成了生命的救赎。而方仲永的悲剧则警示我们,即使天赋异禀,父亲若不能在孩子的关键成长期善用时间培养孩子,神童也终将“泯然众人”。亲情最深的表达,往往不在于物质的给予,而在于时间投入的质量。
在社会贡献上,时间是价值的度量衡,它衡量着人的奉献与创造。袁隆平扎根田间,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人类驱散了饥饿的阴霾;“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载隐姓埋名,60年潜心攻关,为大国重器的研制和跨越式发展贡献了毕生力量。他们这种理性选择的背后,是对时间价值的深刻认知——真正的伟大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将有限的时间转化为无限的贡献。反观韩国科学家黄禹锡,不愿意多花时间搞科研,而是以克隆造假来沽名钓誉,结果身败名裂,成为学术界的反面教材。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对待它的人,也不会宽容任何一个轻视它的人。揆诸当下,少数人将时间浪费在意义不大的消遣上,如无节制地沉迷“追剧”“网游”“刷抖音”“网红打卡”……荒废了青春,疏远了家人,辜负了时代赋予的机遇。
时光如河,奔流不息。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设法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密度。让我们以时间之尺,量人生优劣,在合理利用时间中实现青春价值,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彩!
二、三重密码:高分作文的核心肌理
密码一:思想扎根——让哲理在现实中生长
首段定锚:“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检验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置于何处。”开篇建立“时间去向=价值标尺”的逻辑根基,提纲挈领,如树根深植大地。
密码二:案例脉络——用细节雕刻生命年轮
三重价值
方向
●自我精进
●情感滋养
●时代奉献
范文案例
●仲舒三年“闭户垂帷”
●江梦南父母数十年陪练唇语
●袁隆平稻田耕耘半世纪
细节刻画
●董后花园未踏足的专注
●争分夺秒的康复训练
●“驱散饥饿阴霾”的具象之功
点睛笔法
以“水花消失术”“潜心攻关”“大国重器”等替代空泛评价,让事实说话。事例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密码三:结构筋骨——枝干分明的认知树
搭建逻辑链条,脉络清晰:
首段:法官定调(时间定义价值)
↓
分枝一:个人成长——时间镌刻能力丰碑(董仲舒+全红婵)
↓
分枝二:情感联结——时间淬炼生命温度(江梦南父母+方仲永反例)
↓
分枝三:社会奉献——时间衡量历史坐标(袁隆平+黄旭华)
↓
收尾:时光长河启示(拓展生命密度)
范文以三重维度构建认知体系,用三个分论点直抵命题核心:个人能力(时间深度)→情感联结(时间温度)→社会贡献(时间长度)
三、举一反三:考场佳作的永恒标尺
1.开篇转化:以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事物
时间如河,奔涌无声,却在生命滩涂留下专属印记。有人以专注为舟,渡向卓越彼岸;
有人以陪伴为帆,温暖岁月长夜;有人以奉献为桨,推动时代巨轮。检验人生的尺规,正在丈量时间刻痕的深浅与方向。
2.中段实操:用细节证观点
仿写:张桂梅,这位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教育一线四十余载的人民教师,用超乎想象的坚守,将“爱”字刻进灵魂深处。为了让深山里世代被贫困和观念束缚的女孩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她四处奔走募捐,历经艰辛创办免费女高。从此,晨光熹微中,她蹒跚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校园,督促学生晨读;夜幕深沉时,她宿舍的灯光依然亮着,惦记着学生的冷暖与安康。她将全部的时间、精力乃至健康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那些素昧平生的孩子,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浇灌出一片改变命运的“教育绿洲”。张桂梅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向世人证明:时间这杆公平的秤,终将称量出超越血缘、跨越世俗的人间大爱的千钧重量。这份爱,燃烧了岁月,成就了未来,也映照出人性最纯粹的光芒。
3.结尾升华:借自然喻永恒
时光长河不舍昼夜。当我们将生命注入值得耕耘的土壤,时间便不再是沙漏中的流沙——它终将把每个清醒的选择,浇灌成定义人生的不朽年轮。
4.逻辑力量: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贯通
思想重量,把“珍惜时间”转化为“去向即价值”的生命哲学。
文字筋骨,每段首句直指核心,三个分论点形成递进式关系:
“于个人成长而言……见证自律与进取”。
“在亲情关系中……检验情义与责任”。
“在社会贡献上……衡量奉献与创造”。
语言优美,多处运用了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
时代回响,直指现实症结,“少数人沉迷追剧网游……荒废青春,辜负时代”;在历史中定位个体:“人无法延长生命长度,但可拓展其宽度与密度”。
四、写作指津:写作是生命的拓印
此文如清溪映月——思想清亮可见底,表达澄澈自有光。将“时间效用”转化为法官、
试金石、度量衡等生活化比喻,在严谨逻辑中流淌诗意,堪为考场范本。
考场作文的真谛,在于用质朴文字刻写生命本色。范文启示我们:
1.思想的犁铧要深,将抽象命题扎入现实土壤(如“闭户垂帷”之于专注)。
2.表达的刻刀要准,让每个案例自己说话(如争分夺秒陪练唇语)。
3.逻辑的链条要紧,让分论点环环相扣。
4.价值的年轮要清,在时代经纬中定位人生(如“刷抖音”与“驱阴霾”的对照)。
当学生学会以时间为墨、经历为纸、思考为笔,八九百字的考场作文便成为记录生命重。
量的第一方拓片——这方寸之间的深刻,远胜万言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