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猛
在红尘中翻滚,谁还能身上不沾染些风尘。常常清洗一下,才能保持干净清爽,如果不去打理,时间一久,日积月累,恐怕就会满身污垢,届时清理起来,可就很不容易了。当然,这世上不作身体清洗的人不多,但不作思想除垢的却大有人在。所以很多人看起来身子干净利落。但思想却肮脏龌龊。
在人世间做到相对清洁素净,一是要尽量不沾或者少惹灰尘,以保持固有的纯净。二是要不断地进行思想洗涮,大力去除污垢,就像经常去洗浴中心搓澡一样把身体冲洗干净。保持就是不进入,最少不常进入那些容易有灰尘的场合,比如只在光明的地方活动,在清朗的天空下做事。深居简出,素履而往,远离灰尘飘舞之处,自能一身整洁素净。勤洗就是要修道明性,一日三省吾身,找到附着于心的灰尘,尽力掸去,不让其积累成堆成团。灰尘满身,一来自己觉得不爽,二来有碍他人观瞻。自己不爽,如能自安也就罢了。别人不喜,或许强行予以清洗,那时便不自在了。
苏轼就曾被人大力洗涮,虽然他自认为本身无垢。他曾为此专门写下一首《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大抵洗浴中心在宋朝就已经有了,苏轼很喜欢到这种场子里去泡澡搓背。元丰七年,经过黄州数年贬谪的苏轼重新被朝廷起用,路过泗州时,心情大好的苏轼来到雍熙塔下的一家浴池洗浴。搓背的师傅用力很大,苏轼背上隐隐生疼。苏轼颇有感触,写下了这首《如梦令》。词面意思是告诉师傅不要下手太重,实际是对自己的际遇心有不满。他认为自己一身清洁,并无污垢,根本用不着擦洗。可那些自己也并不干净的人却认为他身上满是灰尘,不仅强行清洗擦拭,而且下手还很重。暗喻自己政治上并无过错,遭受贬谪,不过是那些新党强加之罪。他们为了排斥异己,狠下杀手,自己差点就遭了他们的毒手。
苏轼不愧是思想大家、文章圣手,以洗浴搓背之寻常事,凭短短数行之简单语,就将复杂之体会、深刻之道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看来黄州之贬恰如被人按住可劲地擦拭,让苏轼深感疼痛。苏轼本纯净,但因为入世太深,所以即使无尘也要时常遭受清擦。如果不想沾染红尘,要么不要深入尘世,要么时时自我拂拭,不要等到被人强行擦拭,那时的痛楚或许不可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