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瑛
“小羊皮纸”“压花皮面”,这是对藏书家或者爱书人极具诱惑力的词,这种在皮革上写字雕画的技艺就是皮雕。皮雕艺术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门私下传授的技艺,隐秘而稀有。我国的皮雕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周礼·考工记》中,列出的30多种手工艺就有“攻皮”工艺;蒙古族的皮雕画历史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时期。2021年,皮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深圳龙岗,有位个子小小的女皮雕师——胡海平,她是科尔沁草原皮雕传人李思沁嘎瓦的弟子。在工作室里见到她时,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布衣,扎着松弛的麻花辫,手持刻刀与皮锤,在一方软牛皮上雕刻着花纹,刚与柔在她身上、手上那么和谐自在地融合着,散发出恰到好处的美。
▲胡海平
胡海平,1983年出生于被称为“百工之乡”的浙江永康,家人街坊几乎都是手艺人:外公做大漆,父亲做秤,伯父是篾匠……童年的胡海平放学之后,常常到隔壁看邻居大伯做木雕,夕阳斜照,大伯拿着刻刀在老木板上雕花的情景,深深地镌刻在胡海平幼小的心灵里。柔和的光、散发着时光味道的木片、沉静的人、漂亮的雕花,都让她羡慕不已,她下定决心也要成为能创造美的手艺人。1998年,胡海平考到浙江林业学校学广告策划专业,系统学习美术。毕业不久,她到杭州做广告策划,被公司指派负责箱包品牌的策划营销工作。皮革是浙江海宁的传统产业,胡海平从此开启杭州、海宁两头跑的日常,也打开了她认识皮革、钻研皮革的大门。她全心扑入对皮革工艺的研究中,想自己亲手去做最美的皮雕;她还因此结识了箱包公司华南区的经理何春龙,两人因工作相识相知。2007年,胡海平嫁给内蒙古汉子何春龙,来到深圳。也是在这一年,她随丈夫回内蒙古通辽老家时,认识了“科尔沁皮雕画”大师李思沁嘎瓦。嘎瓦大师的作品深深震撼了她,她眼前,又出现了儿时照在邻居大伯手上的那片夕阳,那么美,那么好!
回到深圳,她疯了一般地买书学、报培训班学、跟随各国老师学,她到处收集雕花皮具,成了圈子里有名的古旧皮具收藏家。大把的钱花出去,各种尺寸的雕花皮箱、马鞍、妆奁盒、皮包摆满家中,那些远在明清年代的皮具沉淀着岁月的温润,照见中国皮雕历史里的柔光。她选料、裁皮、湿皮、作画、印花、雕刻、敲打、染色……在刀与皮之间架起刚柔相济的桥梁,下刀无悔让她领略到坚定来源于深厚积淀。她一有机会就向嘎瓦大师请教学习,2014年,嘎瓦老师被她打动,认可了她在皮雕艺术上的专注与专业,正式收她为徒。
皮雕的技法,各国各有特色,但都不外乎选择合适的皮革、工具和染料,通过绘图、刻刀线、打印花、修饰、染色和润饰等步骤来完成。一名合格的皮雕师,对细节有着独到的追求,每种工具的利用、每道纹理和凹凸的形成,都是“落子无悔”。在嘎瓦老师的教授下,胡海平对皮雕有了全新的理解,她系统学习科尔沁皮雕技艺之后,尝试模仿师父创作了《疾风知劲草》,获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再琢磨,她把草原粗犷开阔之风用在南方的独特风情中,2018年她的《鹏城源》获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工艺美术飞花奖”金奖;2020年皮雕塑形饰品《簕杜鹃系列》获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飞花奖”铜奖;2021年皮雕画《天空》获“岭南工匠杯”银奖;2021年皮雕画《鹏城源》获得“国匠杯”金奖……她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也赢得了关注与荣誉。2020年,她成为龙岗区皮雕技艺非遗传承人;2021年,她成为深圳市皮雕技艺非遗传承人;2023年获评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
当下,龙岗区在平湖文体中心给胡海平提供了宽敞的皮雕非遗传承基地,胡海平在这里可以潜心创作,也可以组织皮雕作品欣赏与培训。暑假期间,这里常常有一群孩子,跟随胡老师轻柔的声音,拿起刻刀,在一张张牛皮面上学皮雕。阳光透过大窗,映照在胡海平的身上、手上,这份刚柔相济的美,是否依然是多年前那缕夕阳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