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小娟(受访者供图)
▲胡东辉到龙川走访开展助学。
胡东辉是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任期最长的副理事长,同时也是广东梅州五华最有活力的农村基层志愿组织的发起人。他是青年代表,也是志愿者;他是五华人,也是深圳人。他把志愿服务当成“宝安特产”带回家乡,让宝安模式在五华开花结果。如今借助琴青会的广阔平台,为在深五华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支持。通过志愿服务,胡东辉把两个角色、两座城市融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从青年代表到志愿者
助人既是基因也是本能
胡东辉的深圳故事从两组数据开始。1989年7月4日,这是他从老家梅州第一次来到深圳的日子。让他忘不掉的另一个数字,是他来深后摆摊第一个月挣了3000多元。胡东辉的深圳故事就这样开了个好头,他眼中的深圳是“舍得奋斗就会有回报”。
▲2008年,胡东辉(右一)等五华乡贤邀请深圳市眼科医院医生回五华,为困难老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
胡东辉是梅州五华人,有着互帮互助、乡情浓郁的客家本色。他的父亲原是五华宝瑞乡乡长,从小到大,他目睹父亲帮了不少人。父亲辞职来到深圳创业,从找住所、找店铺、找投资款,每一步都在实践“出门有朋友帮”。对胡东辉来说,帮人,也被人帮,便是从小长在基因里的本能。就这样,他毕业后就跟随父母的脚步,来深站住了脚跟。
1997年,胡东辉时隔多年重返母校沙渴小学,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破旧学校,升旗的旗杆是一根简陋的竹竿。他涌现出为母校做点什么的念头。说干就干,他为学校升级了崭新的旗杆,为每间教室安装了吊扇,也为老师们配置了电扇。此后的20多年里,他每年都会为村里小学捐款捐物。如今,在沙渴小学打造的“四小园”,成为孩子们的自然课堂。
事业虽小有成就,胡东辉内心深处在寻觅更大的社会价值。2003年12月6日,《宝安日报》登出的一则宝安义工故事让他眼前一亮,当天下午,他就来到当时的宝安区义工联报名,成为宝安义警队伍的一员。“那时候可快活了!”胡东辉满眼闪烁着光芒,从此他每个周日在宝安汽车站当义警,成为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宝安汽车站迎来送往,既有刚来深的异乡人,也有离深的返乡人。“有的刚来宝安,拎着大包小包,却是两眼一抹黑,我们就上前指路帮忙。有的离开宝安,尤其是务工青年,感受到宝安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那下次还愿意来。”这份带着宝安气质的温暖,暖了不少人的心。在他看来,“志愿服务”就是旅客们可以打包的“宝安特产”。
“宝安是制造业大区,有着数量庞大的青年劳务工群体,他们在业余时间当志愿者,找到了快乐和价值感。”多年的志愿服务下来,胡东辉目睹了志愿者群体中,有的找到伴侣组建家庭,有的找到合作伙伴开始创业,在宝安区义工联搭建的平台下,志愿者实现了成长成才。
从宝安到五华
用志愿服务反哺家乡
在五华,这里有最有活力的农村基层志愿组织。最初的发起,源于胡东辉。
五华县坐落在粤东广袤的偏远山区,改革开放的洪流激发了无数五华青年的壮志雄心,他们纷纷踏上外出寻求机遇的征途,并逐渐在各自的领域里崭露头角,然而他们仍心系家乡,渴望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0年,胡东辉时任宝安区义工联合会副理事长,团结带领一批在深五华乡贤、当地优秀青年、深圳社工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当中有的是在深五华杰出企业家、有的是五华县当地知名企业家。他们为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提供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并带着宝安志愿服务的先进经验,推动五华县成立梅州市第一个县级志愿者联合会。
其中,有一支新成立的五华县九九五青年志愿先锋队。胡东辉告诉记者,这支特别的救援队伍,来自规划、设计、材料、施工、监理等建筑供应链为主的公益力量。从铲车、叉车到搅拌车,队伍的救援设备全是来自建筑行业日常生产作业装备,一旦发生险情灾情则立即组织队伍快速支援,全天候轮番作战。“组建团队刚开始是建筑行业的供应链企业老板,从有经济纠纷到握手言和,在一次次抗灾救急中结下‘过命的交情’,这就是公益活动迸发的活力。”胡东辉认为,建筑行业老板们开展公益救援,一个个成为“红星大侠”,是一个地区公益文化蓬勃发展的最好例证。
如今,五华的志愿服务在全县遍地开花,从城镇中心到偏远的山村,都能看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i志愿数据显示曾单日最高动员12400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充满活力。
服务来深五华青年成长
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形成良性互动
2007年,胡东辉加入宝安区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这个群体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若能发挥好企业家的力量,将能让公益活动的半径变得更大。于是,他牵头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对接服务资源,打通企业家和志愿者两个群体的协作通道。从刚开始的个人献爱心,到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从个体到集体,他的志愿服务理念越来越开阔。
“在深五华青年有近十万人,我们思考的是要如何发挥出这个群体的作用。”胡东辉告诉记者,琴青会,全称深圳市琴江文化研究会青年委员会,为在深圳的五华青年搭建交流学习成长发展的平台。从2024年3月创立至今,已带动近500名优秀五华青年来深就业创业。
胡东辉学习宝安区“义工大讲堂”的成功经验,开设“琴青大讲堂”,邀五华大咖与青年面对面交流,分享身边人的创业故事,手把手指导年轻人“避坑”。
在他看来,五华青年展现出蓬勃的向上力量,志在成为“商业向善的企业家”。“成功的标志是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为社会服务的能量有多大”,成为大家的共识。他鼓励更多湾区青年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家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