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迅 张瑜/文 柯振涛 刘安邦 张彩玲 实习生 林烨妍/图
羽球旋风席卷鹏城,巅峰对决一触即发。9月16日至21日,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火热开赛。作为世界羽联巡回赛超级750级别赛事,本次大师赛汇聚了全球顶尖羽球选手同台竞技,也迎来了中国羽毛球队全主力阵容的强势出战,为广大球迷奉上一场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的体育盛宴。
“凤凰组合”冯彦哲、黄东萍接受宝安日报《湾区会客厅》专访。
作为上周香港公开赛冠军得主,国羽混双名将冯彦哲/黄东萍所组成的“凤凰组合”积分超越队友蒋振邦/魏雅欣重返世界第一。昨日,“凤凰组合”首轮迎战现世界排名第17的印度组合卡皮拉/克拉斯托比,比赛中他们延续了近期的火热状态,未给对手太多可乘之机,以2:0拿下比赛。在今日的1/8决赛上,他们将对战现世界排名第14的马来西亚组合许邦荣/钟舒韵。
黄东萍。 冯彦哲。
赛事前,宝安日报《湾区会客厅》栏目于9月15日特别邀请奥运冠军黄东萍与世界冠军冯彦哲做客访谈。在赛场之外,这对实力搭档敞开心扉,与读者一同探寻荣耀背后的汗水与坚守,分享鲜为人知的球场故事。
专访结束后,“凤凰组合”冯彦哲、黄东萍现场给球衣签名。
■关于战术细节
我们组合会有自己的战术“小套路”
记者:首先要恭喜两位在上周结束的香港公开赛上拿下冠军。作为职业运动员,是不是在关键比分上都会做一个赛后复盘?
黄东萍:是的,通常我们在比赛上会有一些节奏点,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怎么打,中间需要抢分的时候怎么打,关键分的时候怎么打,我们每个组合会有自己的一些“小套路”。
记者:在苏迪曼杯上,小冯因为腿伤想叫一个医疗暂停,结果却吃了一张黄牌。东萍因为身体原因,局间歇需要去一趟洗手间,因为超时吃了一张红牌,导致开局就是0:1,那时候你们心里是什么感觉?
黄东萍:困难来了,整个事情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
冯彦哲:其实我没有想太多,就当我们输掉了第一分,还是就这么去打。
记者:在今年世锦赛上,东萍疑似被误判了一个过网击球,当时会不会觉得有点委屈?
黄东萍:第一反应会觉得判罚有些问题,但是过后就不会再去想这个球了。赛后总结的时候,我会思考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得更好,尽可能不再给裁判误判的机会。
记者:在比赛中外界的这些干扰,对心态影响大不大?
黄东萍:我们全心投入到比赛的过程中,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所以观众的加油呐喊声以及外界的干扰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记者:最近有一场逆风局,你们连追了六七分,在发球时偷了两个后场,还都成功了,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情景?
黄东萍:是在对战法国队的一场比赛。那一刻我更加专注,我知道发球权在我手上,我要把这个发球权一直拿在手上,这也是拿分最好的机会。同时,我相信我的搭档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分工配合会更坚决,那就是我们之间的默契,这也是上分的要点。
记者:与单打相比,混双的体能消耗会不会小一些?
黄东萍:每个项目不太一样。拿单打来说,运动员是一个人在场上,包括跑动能力、多拍能力,会有很大的消耗。但是混双运动员的节奏很快,这就意味着我们经常会进入无氧的状态,当速度一快起来,大家累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要想办法“合二为一”。所以对于混双项目来说,更难的一点是在场上怎么把一男一女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在思维、沟通、训练上,这些就更难了。
记者:在开赛前,你们是不是已经预定好了战术,间歇时也在商量这些问题吗?
黄东萍:是的,我们在赛前会先有一套方案,在赛中根据情况去不断调整。
记者:作为顶尖运动员,时常会被其他国家的教练和运动员研究,赛场上你们会不会临时作一些战术转变?
黄东萍:会的。我们俩,还有蒋振邦/魏雅欣组合、郭新娃/陈芳卉组合,世界排名都比较靠前,意味着很多队伍都会研究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有更多元化的战术、更全面性的打法,才能临场应变。
记者:回到这次深圳大师赛,被你们列为“一号对手”的是哪个组合?
冯彦哲:每一组对手都是“一号对手”。
黄东萍:我们还是要严谨,因为稍微有一点点松懈或者是自满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俩会不断提醒对方,这个过程很重要。在每一个节点我们都做好了,即便结果不是那么理想,其实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再找找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连过程都没有做好的话,那结果固然也是不好的。
■关于搭档合作
过去球迷们说我们是姐弟,现在更像是朋友
记者:有球迷说,羽毛球混双找搭子比找对象还难,你们也和蒋振邦/魏雅欣组合交叉参赛过,感觉与原搭档有什么区别?
黄东萍:今年初的时候有过几场。我跟蒋振邦搭档时,会觉得有一些“新东西”。我可以更多地从这个组合上面看到自己的短板,或者是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当我把这些新鲜点带到“原配”组合时,就能让我们再往前进一步。
记者:在日常沟通中,谁说话会比较多一些?
冯彦哲:刚开始搭档的时候,东萍姐会有更多的指导。慢慢地,当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就会多点交换意见了。
记者:平时东萍会不会更照顾小冯?
黄东萍:刚开始搭档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我们互相照顾、互相提醒,互相给予对方一些不一样的建议。过去球迷们说我们是姐弟,现在我们更像是朋友,沟通交流也更顺畅了。
记者:想请两位互相谈谈对方的优点。
冯彦哲:东萍姐非常不服输,她在女运动员当中好胜心是非常强的,也会体现出要强的一面。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会带动我,在场上的关键节点她会去跟对手斗,在场下也非常自律,我认为这是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黄东萍:小冯是一名能保持专注、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运动员。给他一个方向,他就会努力去做,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关于失利和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我就不会进步
记者:你们和蒋振邦/魏雅欣组合积分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是国羽混双的双保险,到达这个位置后会不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黄东萍:我觉得压力和动力是共存的,一定要有一些压力,才会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如果没有压力了,那我就不会进步,每天只会沾沾自喜。但是有了这个压力,我们就会不断督促自己,在训练等各个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其实我觉得压力一点都不可怕,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连压力都顶不住的话,就很难成为最优秀或者最顶尖的选手。
记者:每当输球时,有的球迷会在网上做一些负面的评价,你们听了是什么感受?
黄东萍:我觉得这个很正常。首先球迷看我们的比赛,说明他一定是很关注我们的,或者是很热爱羽毛球的,当然起初是抱着希望我们赢的心态去看,当比赛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我觉得有情绪是正常的。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看别的赛事,我特别希望这个选手能赢时他却输了,我也会有这样的情绪。
不过,这些负面的点评不太会影响到我们。我们的立场比较坚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或者是什么该去关注、什么不该去关注,我们心里有把尺子。
记者:现在回想起今年世锦赛,是不在状态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输掉了比赛?
黄东萍:世锦赛输球时的发挥不能说是特别好,但是也不至于说差。刚好对面也是我们不怎么喜欢的对手,球风相克,在一些点上我们不是那么坚决,而且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温吞的状态,所以就被压制了。输也只是一场球、一场比赛,就像小冯说的一样:“要么成功、要么成长。”
我们有长远的目标和短期的目标,既然短期的目标没有达到,那说明我们在这段时间肯定是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可以再总结。我们永远都有重新出发的勇气,与其输一场球不断地自责、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不如勇敢地重新出发,去关注那些我能做得更好的点。
记者:都说运动员有一颗大心脏,像我在一些重要场合,明显能听到心跳声变得紧张,你们在大的赛场上有没有这种感觉?
冯彦哲:也是一样的,在比赛开始前往往更紧张一些,赛前的等待比较难熬,上场后好很多,一进入“战场”反而无所谓了。
记者:两位感觉彼此还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
黄东萍:我们要提升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彼此都要自信。自己才是最大的对手,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跟自己斗,连自己都能斗得过,还会害怕什么困难呢?
■赛场外的“凤凰组合”
休息时我选择安静的放松方式
记者:在紧张的比赛结束后,两位放松的方式是什么?比如教练说放一天假,会有怎样的选择?
黄东萍:我属于不是特别喜欢往外跑的性格,可能会选择睡一觉,等恢复好后再出去走走,这样的节奏对我来说更舒服。
冯彦哲:我也是比较安静的人。有时候出去玩比训练还要累,所以我会选择一些安静的放松方式,像是在房间休息,除了可以让身体放松,还可以让脑子放松、让情绪放松。
记者:两位心中的偶像运动员是谁?
黄东萍:羽毛球领域里面,我想学习的榜样是国羽的赵芸蕾和印尼选手莉莉亚纳纳西尔。他们都有很值得让人学习的品质。
赵芸蕾是一位一直让我不断进步的榜样,她以前经常说:“打混双的女孩子,不能把自己当女孩子,要不就会被欺负。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当男孩子一样去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是对于一名混双女运动员很高的要求,她也一定是这么做的,所以才会告诉我,这是值得让我学习的;印尼选手莉莉亚纳纳西尔无论是技术、意识还是球路都非常漂亮,让人赏心悦目。
冯彦哲:有很多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也值得学习。我觉得运动员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在发现问题后反复总结、反复质疑自己,然后再重新坚持下去。有些东西是相通的,不管是篮球运动员还是足球运动员,最相似之处就是从来不会放弃,并且坚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也是其他优秀运动员最吸引我的地方。
记者:运动员是个很容易受伤的职业,两位有没有被伤痛所困扰?
黄东萍:不太多,保护得还可以,还算是运动员里比较幸运的。我们两个平时也很注意,所以没有太大的伤病。但是常年劳损积累下来的伤病还是有一些的。
记者:你们的爸爸妈妈会不会追到现场看你们的比赛?
黄东萍:我的家人不太愿意来现场看,我邀请他们都不一定会来。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比较紧张,更重要的是他们怕影响我,担心我会因此分散精力。
■对深圳的印象
深圳给人感觉很亲切
记者:深圳也是我们“凤凰组合”的福地,去年的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咱们在深圳摘得了冠军。深圳这座城市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黄东萍:一来就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首先这里的天气特别好,城市整体都非常新又很繁华,来到深圳就感觉自己像是城里人了。深圳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里有很多美食,人与人之间很亲切,那种感觉很不一样。
记者:这次来深圳,除了比赛外,有没有想去游玩的地方?
黄东萍:每次来到深圳,我们都专注于比赛,对于其他东西不会关注太多,也不会花费精力去想。但如果未来有时间、有假期的话,我很愿意体验一下深圳这个城市的各种不一样。
记者:相对于羽毛球,乒乓球的粉丝更加“疯狂”,商业化程度也更高。大家都是顶级运动员,你们会不会在商业化或者自己的发展上有什么思考,或者进行对比。
黄东萍:不会有太多的对比,毕竟每个项目的发展不一样。比如乒乓球有更深的底蕴,被称为“国球”,关注度自然会比羽毛球更高。在羽毛球项目上,我感觉大家在喜爱的同时也喜欢打,但不一定会为运动员“买单”。乒乓球整体的粉丝量很大,但羽毛球球迷更热爱看球,更懂球。
记者:未来想定居在哪个城市?想不想留在深圳成为深圳人?
黄东萍:我觉得深圳这座城市确实很好,如果深圳的球迷特别喜欢我们,我们也很愿意。
记者:未来几年,你们感觉强劲的对手有哪几对?
黄东萍:最强劲的对手主要还是东南亚一带的,比如印尼、马来西亚。另外,丹麦、法国也有几队选手,欧洲队员相对不太稳定,但在大赛上的发挥却很好。
记者:作为业余球友,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提升球技?
冯彦哲:动作要规范,动作正确了,可能练5分钟相比自己去打20分钟甚至1个小时都有效。所以碎片时间可以用在练习正确动作上。
记者:有球迷反映,遇到水平相当或者更强的对手,连续打十来分钟就会累得气喘吁吁,这是因为太紧张了还是确实体能不行?麻烦你们帮忙分析一下。
黄东萍:我们也一样,千万不要觉得这不正常,在场上打十几分钟我们也气喘吁吁,至于紧张情绪,其实我们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