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信验证登录
60s后重发
提交验证平台将为您自动注册账号,代表您确认已阅读并同意《宝安湾用户协议与隐私条款》 《宝安湾用户隐私保护政策》
返回

少年 | 月光下的邀约

2025-10-11 07:39 来源:宝安湾

 

文汇学校 八(12)班 谢子昕 指导老师:王艺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从山后探出头来,银辉瞬间洒满了我的家乡——上坪镇。我提着早已准备好的篮子,脚步轻快地走向村口的地坪。篮子里装着磨篮、冬头帕、柑橘、月饼和大米,还有香烛、布鞋、篾拍、竹尺和奶奶穿过的旧衣裳。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即将在我们手中组成“月光姊”的模样——那位我们年年相见,却始终看不见的仙姊。人影渐多,大家都是来参加“打月光姊”仪式的。在我的家乡,“打”不是“敲打”,而是“邀请”的意思。我们“打月光姊”,是邀请七位仙女下凡,与我们共度中秋,为我们排忧解难。

我和姐妹们开始忙碌起来。我们用老人穿过的旧衣裳为“月光姊”装扮,用篾拍和竹尺塑造她的轮廓。当那虚拟的身影在月光下立起来时,我总会感到一阵微妙的悸动,仿佛她真的在注视着我们,温柔而慈悲。

“月光姨,月光姊,请下你来排年纪……”仪式开始了,古老的请月歌在山间回荡。村里两位手巧的姑娘负责托着“月光姊”,一位年长的妇女轻声唱着那旋律古老的“请月歌”。那歌声悠扬而温柔,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穿透夜幕,直达天际。这场景让我想起客家童谣里的句子:“月光光,须化化,问下姐姐哪久嫁?”月光下的期盼与温情一脉相承……

到了午夜,月到中天,仪式接近尾声。我们唱着山歌把月光姊送回天上:“送神上送神上,一直送到黄泥岗……”

歌声悠长而温柔,像一条光的河流,引领着她归去。当那虚拟的“月光姊”不再晃动时,我们都明白——她已经回到天上。月光依旧皎洁,我的心却多了一分宁静与依恋。

如今,我在深圳上学,不能每年都回家乡参加“打月光姊”了。但每当中秋月圆,我总会抬头望月,仿佛能听见姐妹们吟唱的“请月歌”,能感受到“月光姊”温柔的注视。这项习俗如今已被列入河源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份跨越时空的牵挂,是客家人千百年来的传承,永不消逝。

点评: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触,将客家“打月光姊”的习俗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灵性。文章巧妙地将个人体验与集体记忆交织,从亲身参与的细节到离乡后的望月怀想,情感线索真挚动人。全文语言清丽,意境优美,在银辉流淌的月光下,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温柔而坚定的致敬。

关于我们

宝安湾隶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日报》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机关报职能,兼具社区报特点,是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党委、政府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目前,宝安日报社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明确了“讲好大宝安故事,发出大宝安声音,展示大宝安风貌,唱响大宝安自信”的总基调,坚持正能量、高格调、鲜活趣,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商报路2号新媒体大厦17层

联系电话:0755-29454525

粤ICP备2020138679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ng@szpgm.com

举报电话:0755-839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