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下载手机客户端
				
				登录
			 
				 
					光明新闻记者 林彦君/文 通讯员 陆丹妮/图
当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赛道,企业在布局这一领域时,往往会面临三重现实问题:政策支持如何真正落到底、科研资源怎样高效联动、创新成果能否顺畅走向市场?

▲光明天安云谷将运营服务向海外延伸。
在光明科学城,光明天安云谷正以精准布局回应这些需求。作为光明区首个获得“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园”预认定的载体,园区已集聚40家企业,其中脑科学、生物医药类企业占比达40%,先进制造企业占比35%,还培育出16家国高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预计产值超50亿元,成为推动脑科学等前沿产业从科研环节向商业化落地迈进的重要支撑。
核心吸引力 政策优势叠加科研密度
对于脑科学这类高投入、重协作的产业而言,政策支持与科研资源密度是企业选址的关键考量。光明天安云谷自起步便手握“政策金钥匙”,2023年,《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关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园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园区率先拿下预认定资质;叠加《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及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园区协助企业申请最高25元/㎡租金补贴(覆盖脑科学、医疗器械类企业)。

光明天安云谷。
这种政策优势,与高浓度的科研资源形成叠加效应。园区地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北门户,周边汇聚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两所高校,以及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顶尖科研机构。光明科学城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中,11个落在该片区,占比近半。
“这里有高校、大科学装置,还有中山七院这样的研究型医院,企业既能跟科研单位合作,也能期待未来的临床转化,这种资源密度很难复制。”光明天安云谷运营单位——深圳光明智慧运营公司总经理肖文昌坦言,园区周边的科研资源对企业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样的生态,正是倍捷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所看重的。这家2019年成立于香港科学园、2022年底入驻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简称“脑创中心”)并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的企业,在从脑创中心“毕业”后选择落地光明天安云谷。其CEO孙瑞回忆选址过程时坦言,曾考察深圳多个区域产业园,“其他园区的硬件或服务意识都不尽如人意。光明天安云谷周边科研院所和人才密度足够高,利于学者高频交流,加上山清水秀的环境和高端楼宇设施,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政策红利托底、科研资源赋能,正是光明天安云谷吸引脑科学企业的核心所在。而这份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只是园区全方位支撑产业发展的起点。
多维度共享平台 打通科研转化关键堵点
脑科学企业的研发转化,离不开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多环节支撑。光明天安云谷搭建起覆盖研发、中试、临床的共享平台矩阵,解决企业四处找资源的痛点。早在2022年,园区便与中山大学深圳附属第七医院达成战略合作,以“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网络+产业集聚区+应用场景示范区”四位一体形式,打造器械临床试验基地,为企业打通临床转化“最后一关”。
2023年,园区进一步补全链条,一方面与国泰达鸣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聚焦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领域,提供从工业设计到小批量生产的“0到1研发爬坡”全流程服务;另一方面与脑创中心合作,开放细胞房与专业仪器设备共享,“目前很多企业通过我们对接脑创中心,反馈性价比极高,能解决不少现实问题,还降低了研发成本。”肖文昌介绍道。园区并未局限于自建平台,更善于整合周边高校资源。
2025年5月,园区与深圳理工大学围绕脑科学共建“大学科技园”,不仅提供1万㎡场地承接生命健康领域孵化项目,还为企业办理校园工卡。
“园区企业可以步行到深圳理工大学,享受学校各学科完备的科研平台,还有食堂、体育馆等配套,这种高频互动让成果转化快了不少。”肖文昌说。
这四大平台层层衔接,形成研发、中试、临床等多环节支撑,为脑科学企业筑牢创新底座。
全周期增值服务 从贴心保障到助力出海
留住企业,既要靠“硬资源”,更需“软服务”。在基础保障层面,园区细节拉满:针对地铁口到园区的通勤距离,2022年开通免费接驳巴士,实现“地铁到公司无缝衔接”;推出“30采购”本地化O2O服务,企业下单后30分钟内即可收到办公用品、会议物资等,目前服务覆盖率已达70%。
在企业成长赋能上,园区更是精准发力。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与初创团队,园区打造专精特新培育矩阵,重点链接市场、人才、资金、技术、专业服务等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脑科学未来产业,落地、链接系列产业锚平台,目前已培育10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国高企业、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针对融资需求,园区联动各类投资机构及银行,为企业解决从股权融资到债权融资的各类需求。而今年的“出海计划”更是让企业眼前一亮,今年10月,园区组织医疗相关企业赴中东(沙特、阿联酋)对接当地卫生部、国有采购集团及私营医院集团,目前已成团待发;11月将组织工业主题企业前往德国,参与纽伦堡自动化展。

考察团与中东企业交流。
肖文昌透露:“我们不只是今年做两次出海,未来每年都会持续推进,明年计划组织企业去中亚拓展,帮企业抓住‘一带一路’的增量机会,让光明的脑科学领域等科研成果走向全球。”
对于未来,肖文昌对园区有着清晰规划:“短期目标是明年将园区招商率提升至90%-95%或以上,把产业空间和商业空间全部装满;中期会深化‘IT(信息技术)+BT(生物技术)+MT(制造科技)’产业特色,做更深入的产业运营。”